若骨髓配型成功,佳萍的治疗还需很大一笔钱,这让她和妈妈感到很无助华商报记者 杨皓 摄
孩子,请珍惜生命
两个年纪相当的孩子,经历却各不相同。一个患重病,怀揣着考上北大、报答母亲的心愿,挣扎着想活下来;一个因为和同学发生矛盾,被老师误解批评,差点放弃生命。
世界万物,唯有生命最为珍贵,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乐观、要珍惜生命,因为拥有着生命,就是拥有鲜活的希望。
华商报讯(记者 杨皓)16岁,花儿一般的年纪,这样的年纪,应该坐在教室认真地读书,无忧无虑地生活。但三原县的张佳萍,因为病痛的折磨,断断续续读到初二后,就不得不离开学校……
9岁患上重病 坚持读到初二
张佳萍是三原县陂西镇大门村人,不到3岁时父母就离异了,此后便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在哪里打工她就被带到哪里,后来在舅舅家所在的大门村上学。
“孩子很听话,也很爱学习。”6月13日,张佳萍的母亲张红梅说,佳萍学习好,本以为将会是她这一生的依靠,但是,厄运却不幸降临在当时只有9岁的小佳萍身上。“孩子那时经常头晕、发热、流鼻血。”张红梅说,在三原县医院检查后,一直以为孩子得的是普通贫血。没想到在西安检查时,孩子却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为了给佳萍治病,张红梅四处筹钱,尽管经常请假,但佳萍仍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此后,为方便在西安治病,张红梅便带着佳萍在西安市三十八中学就读。这时,佳萍的病情仍没有好转,每个月还要输3次血小板。
“我喜欢学习,觉得很有意思。但是我不得不离开学校。”张佳萍说,2013年,她坚持读完初中二年级后,病情也越发严重,不得不离开学校。
已花60万后续治疗费无着落
“为了给佳萍治病,我们已经花费了60万元,我在洗瓶厂打工,一个月工资也就1700多元。孩子生父家庭条件也不好,帮不上忙。”张红梅说,这些年来,为给佳萍治病她省吃俭用,把能借钱的亲戚都找遍了,但每月至少5000元的治疗费用仍让她苦恼不已。
前几天,张红梅带着佳萍又去了一次西安,医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我和佳萍她爸都做了配型,结果还没出来。”张红梅说,如果配型成功,佳萍就很可能得救,但后续治疗的费用难住了她。
13日,华商报记者见到了张佳萍。“我一直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我想快点好起来。”张佳萍说,尽管离开学校3年多了,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拿出以前的课本复习,喜欢文学的她还会写一些诗歌来激励自己。“我的梦想是上北大。”张佳萍说,她在北京治病时去过北大,对这所大学很向往。
女孩希望好心人帮她重回校园
13日,张佳萍小学六年级时的数学老师西鹏说,得知佳萍的事情后,他非常难过,和几位带过佳萍的老师都捐了钱。“张佳萍从小学习非常好,能帮一点是一点。”
“佳萍是我们村有名的好学生。”大门村党支部副书记贾忠红说,村里党委会班子成员及部分村民给佳萍捐了将近4000元钱,但这些钱对于佳萍的后续治疗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妈妈,还没来得及回报社会呢。”张佳萍对华商报记者说,她还年轻她不想死,希望好心人帮帮她,让她重回校园读书。
读者朋友,如果你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可以和孩子妈妈张红梅联系。电话:18792795026
新闻推荐
6月19日9:00—17:00,2016年华商报高考填报志愿大型咨询会将在西安绿地笔克会展中心一楼举行。届时,以下几家旅行社将在咨询会现场做暑期旅游推介,为大家带去适合暑期出游的精彩路线。陕西海外旅游...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