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官员的微信朋友圈 一个副处级官员眼中的微信朋友圈:在这里你的生活和工作 永远无法彻底分开

来源:华商报 2016-06-13 20:00   https://www.yybnet.net/

45岁的张涛(化名)是陕西组织系统的一名副处级官员,也曾是一名微博达人。但从2013年开始,张涛不再刷微博、写微博,而是改玩微信朋友圈。他说有一段时间,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每天都发内容。但从去年开始,他只是浏览朋友们的微信朋友圈,即便是偶尔点赞也会非常谨慎。

“微信朋友圈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活工作圈,在这里你的生活和工作永远无法彻底分开,我之所以发言越来越少,是因为即便我是以社会人身份发的东西,别人也会联系到我的工作和岗位。”6月12日上午,张涛对华商报记者解释说。

张涛任职副处级官员不久,有一天单位组织员工去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卫生,由于人数多、场面壮观,张涛随手将劳动的镜头用手机拍照发到朋友圈里,结果在引来众多赞扬的同时,也引来许多让他大感意外的评论。有人调侃说“作秀”,有人说“你们不务正业”,还有一个很熟悉的朋友说:我看到的是大家都在劳动,唯独你这个领导在拍照片。另外几个熟人都在下面附和。

张涛说在那条微信之前,他发的内容主要与军事新闻有关。这几条评论让他突然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差异,从此他再没有发过和工作有关的微信。

张涛说还有一次,一个下属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篇关于沈从文的文章。由于自己很喜欢这位作家,于是就随手给这篇文章点了个赞。结果年底单位考评时,有人写匿名信给单位,说他和下属搞团团伙伙,证据是为下属的文章点过赞。

张涛说他有一个同样是公职人员的朋友刘先生,在环保系统工作。2015年一个周末,刘先生和家人去县城走亲戚,看到当地农村公路两边垃圾成堆,爱干净的刘先生就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随手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结果还没等他走完亲戚,当地有关部门的人就托单位的同事给他打电话,说看到了他发的照片,希望沟通一下。刘先生解释说,自己这纯属个人行为,但对方并不相信,此后他便不再发任何涉及工作领域的事情。

刘先生告诉华商报记者,除过这个小插曲,他很少发朋友圈的另一个原因是单位曾专门开会,明确非官方发布的信息、未经过调查核实的消息不能发。“为了避免麻烦,我在朋友圈里发的东西越来越少。”

张涛说,2015年他去基层一个单位调研,有年轻人告诉他,有单位领导主动要求加下属的微信,有一天开会时,领导无意中批评说,有的人半夜一两点了还不休息、还在刷微信,这样的状态第二天工作能干好吗?许多人听后大吃一惊,才知道原来领导是通过微信在了解掌握大家平时的工作状态。“那件事后,许多同事再也不发朋友圈了,甚至有人干脆拒绝领导看自己的朋友圈。”

也是在那次调研中,张涛说他们还了解到,也有员工投领导所好,经常在晚饭后或者周末发微信朋友圈,感叹“加班太累了”,或者“加班一天,这会儿才去吃饭,可怜吧”。

微信朋友圈为何被许多公职人员“敬而远之”,张涛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工作受到外界过多干扰,另外许多人显然对这种透明化的社交还不是很适应。“有的官员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从来不发和工作有关的内容,但这并不影响别人想到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职位。”张涛说。华商报记者 李勇钢

专家观点1

对表达的思想和观点的谨慎

和他们所处的位置有关

如何看待官员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谨小慎微?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汪玉凯教授6月6日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官员、公务人员微信朋友圈里的内容并不一定就必须要和官员的身份工作有关。因为官员在职务身份之外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参与者,而每一个社会参与者的本质是一个社会人,社会人就应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对于许多高官在朋友圈很少发言,或只发一些和工作无关的东西,比如养生、健康、美文欣赏等,汪玉凯认为,这说明在这些官员看来,微信朋友圈的主要功能是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的平台,而和职务无关。如果要发布工作上的事,他们有单位的官方网站等,有微博和公众号等新媒体。“我也认为微信朋友圈是完全属于他们的私人空间,应该和工作职务严格区分。”

据了解,汪玉凯在国家行政学院经常给省部长专题研修班、司局长任职班进修班的学员上课。据他介绍,许多高级官员都有微信,但他们对“好友”选择非常严格,比如首先要求安全可靠,再比如身份、知识层次要吻合对等。

同时,这些高级官员对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内容的选择也非常谨慎,很少在朋友圈过多地发东西。“相对于朋友圈,他们在微信群里比较活跃一些,但内容大都和个人爱好有关。很少或从不发表和政治有关的内容观点,偶尔发一些养生健康等无关紧要的内容。”汪玉凯说,反正从那些信息中,你根本看不出这个人是一个官员,因为和他们工作职位有关的东西几乎没有。

其实,大多数高级官员都愿意使用微信,“甚至曾有好几个级别比较高的官员告诉我,说他们如今已很少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了,而是习惯看微信里的资讯”,汪玉凯说,这说明官员们想通过这个渠道了解社会上的思想、动态,但他们对表达的思想和观点会非常谨慎,“这种谨慎和他们所处的位置有关”。

专家观点2

应思考如何提高新媒体素养

让新媒体为己所用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认为,微信朋友圈本质是新媒体。微信朋友圈虽然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但社交媒体时代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比如从朋友圈到微信群,再到微博、网络,其实只隔了一层“纸”,如果要想打通这层“纸”太容易了。

他举例说,比如某位名人言论不当的事件,最早是发生在一个私密的聚会上,再后来被上传到了朋友圈,微信朋友圈本来也属于私密空间,但这个私密空间和互联网之间只需要手指一点就可以打通了,结果就成了被朋友圈引爆的公共事件。

王天定笑称,类似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一些官员、公众人物对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发言开始有所忌惮。这种忌惮表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就是很少发言,或者不发言,或者从不发表和政治有关的话题。“同样一个话题,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可能无所谓,但对于官员而言,肯定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官员的特殊性。”

王天定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几年前某地曾有基层官员在微博上公开约情人,两人都以为微博外界看不到。“类似的事件发生多起后,新媒体对官员群体就会形成一定的恐惧,恐惧之后,即便是想发言,也会有所顾忌了。”

王天定说:“微信朋友圈属于一种新媒体,而新媒体是当前官员从政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恰当、有效地利用这个平台提升自我形象,还是逃避它的存在,从中能看到一个人对新媒体的态度和素养。”

王天定说,既然必须面对,官员们不如思考该如何提高自己应对新媒体的素养,让这个新媒体为己所用。“不一定非要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与时事、工作有关的内容,但也不一定就要一味地谨小慎微。微信朋友圈这种自媒体如果经营得好,也有利于提升官员自身形象。”华商报记者 李勇钢 

新闻推荐

华商原点周刊官员的微信朋友圈

和老百姓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信息相比,官员、基层公务员的微信朋友圈很“单一”,除了工作,多是转载类文字、图片,很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而且职级越高,转发的东西越少。朋友圈为何被他们“敬而...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官员的微信朋友圈 一个副处级官员眼中的微信朋友圈:在这里你的生活和工作 永远无法彻底分开)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