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看眼病去一院”逐渐成为西安人的就医习惯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诠释眼科发展的匠人匠心

来源:华商报 2016-06-06 14:58   https://www.yybnet.net/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设有陕西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眼科临床医师培训基地、西安市眼库、陕西省青少年近视眼防治中心,是陕西省西安市重点学科,也是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体单位,以其学科全面、设备先进、技术精湛,受到患者的肯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事实上,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这也正是医务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严谨、精益求精、耐心、专注、专业、勇攀高峰的工作作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就是这样一所践行“工匠精神”,深耕专业技术,鼓励科技创新的专业型医院。6月1日,喜讯传来,由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卫计委设立的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授牌给作为主体单位的西安市第一医院,这意味着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不管是科研还是临床,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全省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陕西省西安市重点学科

多项技术国内领先

从1941年医院创办至今,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迄今为止,眼科病院年门诊量超过22万人次,年手术量达到2万余台,患者来自周边20个国内外地区。经过不断发展,眼科医院、陕西省眼科研究所已经成为陕西省、西安市重点学科,以角膜病、干眼症为代表的多项诊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凡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病院接受过治疗的患者,都会对第一医院竖起大拇指。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用强大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征服了无数患者的心,“看眼病去一院”已经逐渐成为西安人的就医习惯。

“已经开始愈合了,恢复得很好。”今年1月26日,医生检查患者李女士术后状况时说。据悉,当时陕西省3名患者“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术均取得成功,这也是西北首次使用“生物工程角膜”替代稀缺的供体捐献角膜。52岁的安康患者李女士是聋哑人,砍柴时不慎被树枝扎伤右眼,从县医院转入西安市第一医院时,右眼几乎失明,被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家境贫困,聋哑人再失明了,生活就更艰难了。”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副院长、角膜病专家吴洁说,真菌性角膜炎治疗难度很大,一旦药物无法控制感染,必须进行角膜移植,否则只能摘除眼球。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医院决定为其免费移植“生物工程角膜”。来自扶风的吴先生也得了真菌性角膜炎,他和李女士及另一位危重患者一起,幸运地用上了首批捐赠的“生物工程角膜”,在1月21日同时进行了手术。经过半年的追踪,三位患者移植成功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排异情况。据了解,这批“生物工程角膜”手术的实施,意味着如果大量推广使用,等待角膜移植人群中至少三分之一有望尽早复明。

除了角膜病专业,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泪器病、干眼病、视光学、眼眶眼肿瘤、眼科美容、视觉康复等专业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并分别开设有专科病区、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眼科医院设备先进、眼功能检查技术全面,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可以开展三甲医院眼科要求的各类手术。其中角膜移植及各类眼表手术、各类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眼底玻璃体视网膜微创手术、眼内窥镜复杂眼外伤手术、眶内肿瘤手术、泪道及复杂泪器疾病手术、各类斜视手术、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等均处于先进行列。

陕西省唯一的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注重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

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科研与临床有着完美的结合,眼科医院不光临床经验丰富荣誉颇丰,科研实力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西安市第一医院拥有陕西省唯一的“陕西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设有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生化免疫、角膜组织工程、眼用药物、泪器病、干眼病等多个研究室,仅基础科研设备就价值500万元。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有一批包装简单、价格便宜、疗效却非常好的“院内制剂”,很多患者甚至不远千里来医院“求购”,这些明星药物都是基于陕西省眼科研究所的科研平台研制出来的。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第一医院的医生在临床中发现西药阿昔洛韦虽然有效果,但容易耐药且副作用明显,有没有一种更好的药品替代呢?上世纪80年代初朱秀萍院长在实验中发现猪胆汁对腺病毒效果好,通过反复实验最终研制出了猪胆汁酸盐滴眼液,售价仅10元左右,自上世纪90年推广使用以来,第一医院每年会开出约四五千瓶,深受患者好评。三十多年来,中心实验平台已经为临床研发了20余种新药,其中阿奇霉素滴眼液、猪胆汁酸盐滴眼液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临床空白,解决临床急需,挽救了大量危重病人,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眼病病原微生物复杂,病变取材难、量微小;病变急,致盲率高,早期诊疗极为重要。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研究建立十余种特色的快速诊断及鉴别方法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诊断水平。其中如腺病毒3型及单疱病毒单克隆抗体诊断盒、荧光法角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测为国内首创技术;被称为干眼病国际诊断金标准的泪液乳铁蛋白、ANA抗核抗体检测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针对真菌性眼病,完成“真菌种属快速分子诊断”项目,成功应用于临床,实现了成果转化,已经推广应用于省人民医院、交大二附院等多家医院多个专业。

长久以来需要眼角膜的人数都远远超过捐赠眼角膜的人数,很多人因为久久等不到眼角膜而无奈摘掉坏死眼球,终生失明。为解决角膜材料来源严重匮乏的问题,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的科研人员通过系列研究,已经筛选出非常接近人眼光学和组织结构的鸵鸟角膜,即将完成临床前研究,该项目立为陕西省科技统筹重大攻关项目,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已比照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的要求,制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十三项鸵鸟人工生物角膜质量标准,有望解决国内角膜材料来源极度匮乏的难题。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三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省科技统筹重大攻关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9项。5年共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西安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0余篇,中文核心论文34篇,专合著2本。

名医大腕儿云集

老中青人才梯队合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医院而言,有优质的服务、先进的设备是基础,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才是医院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院长张世明认为“谁拥有越多的领军型人才,谁就掌控了行业和医院发展的先机,这些医院的‘千里马\’,是医院发展的强劲动力。”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在以我国著名角膜病专家朱秀萍院长为首的老一辈眼科专家带领下,艰苦创业,不断壮大,从一个小小的科室发展成全国著名的西安市眼科医院,培养出一批市级和省级知名专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在的眼科医院更是学科健全,梯队合理,人才济济,影响广泛。在以吴洁、张红兵和杨建刚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下,高伟、田莹、赵俊宏,王彤、马挺、邢咏新、杨华、吴惠琴等一大批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眼科专家已经崛起,专业覆盖了眼科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眼外伤、白内障、斜弱视、眼眶病、泪器疾病等眼科所有亚专业,他们不仅承上启下为眼科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广大的眼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在奋力拼搏中,在高歌猛进中,西安市第一医院即将迎来七十五周岁华诞,一院人把一个个梦想都已变成现实,这朵有着锐意进取、永不退却光荣传统的杏林奇葩,又将以新的姿态在争奇斗艳的医苑天地里散发更加迷人的芬芳,也必将跳动出崭新的音符,续写更加光辉的历史,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文/望北 

新闻推荐

楼下夜市正喧哗 天降瓷片砸伤人

小区沿街住宅楼的楼下,夜市小吃摊点人声鼎沸,突然,一名年轻女性摊主手捂头部惊呼,指缝间鲜血淌下,原来是高空坠下瓷片砸中了人。>>瓷片砸中头缝了好多针6月3日晚7时许,位于西安城东矿山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盲孩世界里的阳光2016-06-06 14:57
评论:(“看眼病去一院”逐渐成为西安人的就医习惯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诠释眼科发展的匠人匠心)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