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用影像记录铜川红色经典传奇 ———《唱支山歌给党听》纪录片“诞生”记

来源:商洛日报 2016-07-01 21:43   https://www.yybnet.net/

剧组和才旦卓玛、姚筱舟老师合影

本报记者 刘西艳 吴洋凯

6月30日上午,新区金谟影院内,座无虚席。由市委宣传部、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首映式在此举行。紧扣心弦的故事情节和震撼的视觉效果让观众紧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一个精彩瞬间。影片结束后,全场响起久久不息的掌声。这些掌声不仅仅是送给这首歌,送给老一辈艺术家,也是送给成就这部纪录片的幕后英雄。

1958年,铜川焦坪煤矿一个静谧的夏夜,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桌子上,一名年轻的矿工正伏案书写着自己对共产党的热爱。机缘巧合,这首诗成为一首被传唱不息的歌曲,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永存的经典。“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随着深情的演唱声,那个貌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从这一刻开始讲述。

总导演就是总服务员

张海鹏,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制片人兼总导演,一名在铜川工作多年的新闻人。他告诉记者,铜川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总想为铜川做点什么。铜川文化底蕴深厚,“一圣四杰”的故事早被外界熟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上世纪50年代,这里发生过一段传奇,“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曲华丽乐章,一个民族心声的大合唱,是从铜川传出,响遍全国,经久不息……而《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他和这首经典红歌的传奇故事,还没有被完整地挖掘出来。因此,他萌发了拍摄人物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想法。

2016年初,市委宣传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准备打造一部反映铜川文化经典的影视作品,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今年铜川外宣工作重点。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最终确定拍摄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

得知这一消息,张海鹏向市委外宣办毛遂自荐,经过宣传部领导多次论证、研讨,他很荣幸地承担起了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拍摄任务。

“从开始写剧本,到最后出片总共一个月零四天。由于时间很紧张,我们采取了边拍摄,边制作的模式。拍摄、配音、配乐等后期工作提前进行。很多人以为我们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其实不是,我们的主创团队不到十个人,他们大部分是80后。是大家的激情、大家的执著促成了这部片子的顺利完成。总导演的岗位就是总服务员,我的任务是给剧组的每个成员搞好服务,让大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在《唱支山歌给党听》首映式上,张海鹏告诉记者。

一两白茶“泡”出了这部剧本

今年5月20日,张海鹏和编剧刘小荣先生第一次登门拜访了姚筱舟老人,与老人深入交谈后,更坚定了他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决定;5月25日,纪录片的剧本成稿;6月6日,剧组正式开始拍摄;6月20日,拍摄部分完成;6月24日,纪录片的样片出炉。

担任此次纪录片编剧的是西安市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刘小荣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对这首歌很熟,70年代时自己经常拿口琴吹这首歌。对于歌出自铜川煤矿工人姚筱舟之手他只是有所耳闻,并不是很了解。第一次,张海鹏找到他说,铜川有几宝,有孙思邈、有范宽,有鬼谷子等等历史人物,还有一位矿工诗人姚筱舟,现在想请他当编剧,把姚老先生作词的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拍成纪录片。刘小荣说,当时自己听了根本没在意,没想到十天后,张海鹏又找到了他,再次请求他做该片的编剧。最终在张海鹏的软磨硬泡下他答应了。

5月20日,刘小荣和张海鹏在咸阳第一次见到已经83岁高龄的姚老。接下的几天中,他边采访边收集资料。“5月27日早上,我觉得自己准备的差不多,就告别了家人,在金花饭店开了一间房,把自己关了起来。到了晚上,剧本初稿就完成了。”刘小荣说,他有个习惯,每次创作都要带足烟和茶叶,去金华饭店“闭关”写作。当天他忘了带茶叶,特意跑到饭店对面的茶城,买了一两白茶,最终“泡”出了这部剧本。

“一波三折”完成拍摄

《唱支山歌给党听》纪录片的剧组大部分都是“80”后,他们辗转7000多公里,携带300多斤的摄影器材,用了仅仅20天时间,让一段红色“传奇”真实再现。

负责拍摄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导演莫志刚是一位80后导演,他对于这次拍摄过程总结了一句话:“一波三折”。

莫志刚说,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个分量很重的作品,对于我们年轻导演来说是一种挑战。剧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拍摄过中,剧组能够联系到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老师,让所有成员倍感兴奋。由于才旦卓玛老师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建党95周年晚会彩排,所以采访时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在焦急地等待中,剧组不断地和才旦卓玛老师的秘书沟通联系,正是大家的真诚和执著打动了才旦卓玛。6月17日,秘书给剧组回电话说,“你们来北京,才旦卓玛七一前在人民大会堂有演出,20日休息半天,可以接受你们的采访。”这下把大家高兴坏了。6月19日,剧组成员携带着300多斤的摄像器材赶往北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庆祝建党95周年晚会彩排现场见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的首唱———中国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

在采访才旦卓玛老师的过程中,她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作为一名著名的歌唱艺术家,外表朴实极了。面对镜头时,她表现出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讲述她与这首经典红歌的传世奇缘时,她多次满含热泪,激动不已。现场摄制组成员被她对党的满腔真情感动地哭了。

献礼建党95周年

“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是市委宣传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倾力打造的外宣精品。这个纪录片展现了铜川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铜川儿女感恩党、热爱党、跟党走的真挚情怀。铜川因煤兴市,因煤设市,姚筱舟作为铜川一名基层矿工,上世纪50年代他创作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声,题材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也留下珍贵的音像资料,在建党95周年之际,是献给党的最好礼物。”市委外宣办卢则名告诉记者。

在首映仪式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姬长民介绍说,《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歌词中高扬的主旋律和正能量,不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激励着铜川人民艰苦创业,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无私奉献,也为如今铜川转型发展,树立城市新形象,加快“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建设持续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6月23日,摄制组顺利完成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全部拍摄制作。该片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姚筱舟及其家人,赵季平、才旦卓玛、肖云儒等艺术家以及铜川矿业公司、市委办、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文广局、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铜川广播电视台的鼎力支持,大力配合,热情帮助。6月27日,市委书记郭大为亲自审看样片,并给予高度评价,要求举办首映式,组织党员干部观看。

在纪录片中,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说道:“《唱支山歌给党听》是老百姓对党发自内心感恩的一个代表作,是铜川人给全国人民做出的重要的文化贡献。”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也对这首歌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说:“这首歌对党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溢于言表,但其实这首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一个民族需要精神的振奋,这首歌其实就是唱出了民族振奋的那种情绪。”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闫旭说,姚筱舟是商洛市近六万党员中的一员,是铜川广大党员的一面旗帜。目前,全国上下正在掀起“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潮,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以此为契机,秉承姚筱舟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时热爱党的那种情怀,跟党走,坚定信念,忠诚于党,学好党章党规,学好系列讲话,真正树立崇高理想,加强党性锤炼,筑牢思想防线,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为铜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冲在第一线,当好排头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市人社局参观2016西安创新创业项目展暨西安国际创客节

本报讯(通讯员路晓荣)近日,市人社局组织相关人员,赴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参观学习“2016西安创新创业项目展暨西安国际创客节”活动。此次项目展旨在点燃西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让更多的古...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孝老爱亲类2016-07-10 21:43
评论:(用影像记录铜川红色经典传奇 ———《唱支山歌给党听》纪录片“诞生”记)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