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经过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的思想反思与艺术转型,到了80年代前期,作家的创作开始进入艰苦的艺术实践与艺术探索。
陈忠实创作中的第二个时期,大约为1979年到1986年。这个时期陈忠实的创作也在进行着突破前的艰苦探索和转折。这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从追踪政治与人的关系到探寻文化与人的关系。
1978年春天,陈忠实在家乡灞河带领群众修筑河堤,在工地上读到了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11月号的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这篇小说大胆触及时代给人带来的人格和心灵伤害所呈现出的那种全新文学视境,给陈忠实以极大震动。他敏锐地感觉到:文学创作可以当作事业来干的时候终于到来了!在陈忠实看来,《班主任》犹如春天的第一只燕子,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而他的人生之路也应该重新调整。这一年的10月,他由毛西公社调到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工作,开始有目标地认真读书和思考,并把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提炼为小说作品,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南北寨》(刊《飞天》1978年第12期),通过北寨的社员到南寨社员家里来借粮引起的风波和故事,表明因两个村寨以支书为首的干部领导作风和工作思路不同,南寨主抓农业生产,北寨紧跟形势,坚持搞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热衷于写诗唱戏,不抓农事,反映了南北两个村寨社员不同的生活境况和水平,南寨反而被上级领导批评,北寨却被树为“样板”,小说意在批判极左政治和思潮对农村社会和群众生活的破坏。
《小河边》(1979年)写了三个人物:一个是老九,搞科研的知识分子;一个是老八,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当权派;一个是老大,原来是村支书,为大队围滩造田,被划成地主成分。“文革”后期,三人都无所作为,老九钓鱼,老八摸鱼,老大搬石头修河堤。小说重点写三个难友在困难时期互相激励的情谊。在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他们在小河边给总理遗像敬献鲜花,表达了特殊环境中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的坚定的政治态度。
《幸福》(1979年)写幸福与引娣这两个同村的中学同学的故事,幸福为人实在,引娣喜欢弄虚,热衷于参加各种会议和学习班,喜欢在各种会议上代表贫下中农发言,表态积极,批判激烈。两个本来要好的同学有了分歧。谁是谁非?幸福劝导引娣,农民讲究实在的,可是引娣却因其所作所为入了党。公社原拟推荐幸福上大学,引娣揭发了幸福和她私下的一些言论,取而代之。后来幸福自己考上了大学。小说通过两个同学的为人和命运,揭示了扭曲的时代对人格的扭曲和对人物命运的捉弄,表明生活中最后的得益者还是老实人。
《徐家园三老汉》(1979年)描写徐长林、黑山、徐治安三个同年龄段的老汉,性格各异,“俩半能人”,都是务菜能手,同在大队苗圃干活。徐长林性子沉稳,智慧。黑山老汉是直杠子脾气。徐治安自私,有心计,人称“懒熊”“奸老汉”。徐治安起初一心想来苗圃干活,想方设法来了,却不下力气干活,看园子时偷懒睡觉,让猪拱了菜园子。徐长林是老共产党员,帮助他,教育他,徐治安有了大的转变。小说写农业集体化时期三个老农对待集体不同的心态和行为,把公与私的心理和诚与奸的人格联系起来写,是那个时代较为普遍的文学意识。陈忠实写了三个农村老汉,意在塑造三种不同的性格,此作在《北京文艺》1979年第7期发表后,受到称赞,陈忠实被誉为写农村老汉的能手。
《信任》(1979年)写时代转变时如何对待过去的矛盾和问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四个:第一个是“四清运动”中被补划为地主成分、年初平反后刚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罗坤,第二个是其子罗虎,第三个是“四清运动”的积极分子罗梦田,第四个是其子罗大顺。在当年的政治运动中罗梦田整了罗坤,罗虎觉得如今时代变了,为报复寻衅找茬打了罗大顺。子辈的打架事件是现时显在的矛盾,背后折射出的是父辈在过去政治运动中的恩怨情仇,如何对待今与昔的矛盾,罗坤的处理方法一是看望并精心照顾被打的罗大顺,二是将打人的儿子交给派出所处理,罗梦田父子受了感化,全村人也更为拥戴罗坤。小说在当时普遍写历次政治运动给人心留下的深重“伤痕”的时代文学风潮中,另辟蹊径,表达了要化解矛盾、克服内伤、团结一心向前看的主题。此作在1979年6月3日的《陕西日报》发表后,反响强烈,迅即被当年第苑期的《人民文学》转载,后获中国作家协会员怨苑怨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七爷》(1979年)写生产队长没有人愿意当,“我”只好当了,可是没有生产经验,一个被叫作“七爷”的富农分子则在向“我”汇报思想时夹上条子暗中帮助指导怎样抓农业生产。这个“七爷”原名田学厚,原来是田庄的农会主任、农业社社长、人民公社田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在“四清运动”中被错划为富农。陈忠实多年在农村基层生活和工作,他认为“四清运动”普遍打倒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对农村社会破坏性极大,这篇小说着重写的就是一个被错划为富农的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积极分子在身不由己的困难环境中的积极作为。
《心事重重》(1979年)写方老三老汉的儿子准备结婚,女方提条件,要男方进了社办工厂才行,老汉只好去找公社林书记“走后门”“塞黑拐”,结果是送两斤点心一瓶酒被点名批评,送了两根木头就把事办了。老汉心事重重,不断进行道德自我谴责,借此表现社会风气的变坏。
这一时期陈忠实的小说创作,总的特点是紧紧追踪时代的脚步,关注政治与人的关系,注重描写政治与政策的变化给农村社会特别是农民生活、农民心理带来的变化,或者反过来说,是通过农民生活特别是农民心理的变化来反映政治的革新和时代的变化。小说艺术的侧重点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性格描写中,着重展示人物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那个时代对人物的一种强调和评判。(未完待续)
邢小利著《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定价:39元。
新闻推荐
宝鸡文理学院胡登卫研究团队科研成果获陕西赛区“科技创新”银奖
■鲁海涛记者赵小康由陕西省科协主办,陕西省高校科协联合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7月1日至3日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宝鸡文理学院胡登卫博士研究团...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