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老师何亚萍图片由本人提供
西安文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何亚萍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在工作和学习中对自己严加要求、勇于实践、求实创新,这位地道的85后陕西女娃,凭借着身上那股倔劲儿和严格自律、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自己所研究的化学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教学上不断钻研
让学生学以致用
“既然是老师,就要为人师表,多为学生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努力学习成长成才,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琢磨。”何亚萍说,为了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她不断调整讲课方式,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学到真本领,还能学以致用。
何亚萍在学校先后承担了《现代测试分析技术》《基础化学实验一》《仪器分析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五》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她积极倡导教学改革和创新,积极参与各项教学与科研活动。
作为年青教师,她不断钻研如何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知识。在课程准备中,何亚萍除了熟悉所用教材之外,还利用网络搜索、文献阅读和工厂见习来了解知识的应用,以实际案例为学生讲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再通过归纳小结,让学生学以致用。
“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就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很活跃。”何亚萍说,通过探讨交流,让学生们可以对知识的构架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同时必要的未来就业导向,让学生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课后作业她不是简单布置习题,而是采取课堂随机布置的形式,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总结归纳方式展现,一些应用型题目的设置,为学生们提供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机会。
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何亚萍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加之教学经验不足,在很多时候何亚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她经常利用寒暑假备课、搜索资料、撰写基金项目申请书,节假日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利用早到办公室和午休及下班时间阅读文献,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积极准备。
科研上严谨认真
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何亚萍积极申请并加入了分析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队伍和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团队。“做实验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每一个数据的来源都必须有根据,必须严谨。”何亚萍说,做科研坚持求真务实,凭借着在科研上严谨认真的态度,她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例如,她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研究,采用化学控制法制备了石墨烯、石墨烯复合材料及新型碳材料,为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构置了气液界面反应装置,并以此制备得到三维网状的Fe3O4纳米膜,研究其对水合肼的电化学氧化催化作用,提出了调控纳米形貌,实现电化学活性调控的全新研究理念。
采用生物材料、鸡蛋蛋清、DNA等作为纳米材料制备过程的软模板,诱导纳米金按一定形貌生长,利用该过程实现了对环境体系中的亚硝酸盐污染和人体血糖的测定,使得测定的灵敏度大幅度提升,检出限降低了1~3个数量级。
何亚萍还进行有机显色剂功能化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制备研究,并致力于将其应用于贵金属离子的污染检测中。将纳米材料与显色剂键和,拟制备得到具有金属离子富集作用的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于光化学分析;将显色剂固载到电极表面,将金属离子捕获,再将其电化学,实现电极的有效组装和制备。利用生物催化反应制备纳米孔,有效捕获蛋白质,实现其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行为。将光催化纳米材料固载到电极表面、将氧化还原蛋白质固载,研究光照对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目前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参与省级以上课题多项,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五完成人),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质量文章、相关科研论文十余篇。
记者 关颖
新闻推荐
昨日13点30分的西大街温度记者窦翊明摄热热热!连续多日超过35℃的气温让西安的“火炉”身份得到了验证。未来三日热浪不退,最高温均在37℃以上,局地须防范强对流天气。“外出一趟就像洗...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