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帆
说起铜川市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它可以说是铜川耀瓷界的翘楚。近年来,铜川市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锐意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在日用瓷方面也有很大突破,给耀瓷的发展注入无限生机。同时,不断有新人在大型陶瓷展会上斩获大奖,取得骄人的成绩。这些成绩的背后,洒满了该公司总经理、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梁亚萍的汗水。
谈起如何把耀州瓷销往更远的国家,梁亚萍如数家珍,她说:“近年来,耀州瓷被收藏界看好,尤其是耀州瓷的特色产品———倒装壶、公道杯成了享誉世界的产品。我们参加的全国各种博览会上,耀州瓷一直是外地客商青睐的产品。但如何让耀州瓷不仅可以收藏,而且更实用是我们这几年一直琢磨的课题。”耀州瓷当年和景德镇瓷一样,都属于日用品,只不过因为质地原因,稍显粗糙,但这种本质的美就像秦腔一样粗犷中不乏秀美,耀州瓷素有北方青瓷之代表的美誉,耀州窑产品以其独具的文化品位和传统的手工工艺特色受到市场的青睐和追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早在十几年前,商洛市耀瓷行业就生产大量的黑釉、姜黄釉、青釉产品,出口到法国、美国、英国等地,为商洛市外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如何在日用瓷上有所突破一直是梁亚萍破解的课题。近几年,梁亚萍和她的团队经过无数次市场调研,创作出一批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色的精品耀州瓷。比如青釉莲叶纹倒装壶加湿器,就是传承和创新并存的代表之作,造型上以传统的耀州窑代表器物倒装壶、荷口碗、牡丹纹刻花大盘为主体,彰显了耀州窑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同时结合现代的光电技术和养生理念,使得产品既具有艺术品位,又具有实用功能,受到了专家学者和市场的广泛好评。国瓷泰斗耿宝昌老先生专门为加湿器题词:水清莲洁,怡理人和。“加湿器是我们传承创新过程中的佳话,还有我们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品温盘,也以美观、实用、创新获得了市场的青睐和追捧。”
就是和朋友吃饭也能发现商机的梁亚萍可谓煞费苦心。前几年过年期间,梁亚萍的朋友请她到西安饭庄吃饭,当时上了一道鱼,味道很好,但因为容器的原因,只过了一会儿鱼就变凉了让人无法下咽。梁亚萍对着盛鱼的盘子琢磨了好长时间,既不吃也不说话,她的朋友开玩笑说,不就是一盘鱼嘛,想吃再点一盘。梁亚萍才醒过神来。随后她找到该饭店的经理谈到,这鱼味道是好,但是问题出在盘子上,如果能用双层陶瓷盘子,盘子里面注满热水,就是鱼吃完了,也不会凉,不仅让顾客享受到了美食,也不辜负大厨的手艺。饭店经理一听马上握着梁亚萍的手说,你可一下说到点子上了,可是到哪去找这样的盘子呢。梁亚萍自信满满地说,“这好办,我们公司就做这种双层盘子,你要多少,我们做多少。”饭店经理当时就梁亚萍签订购买合同。回到铜川的梁亚萍一刻也没闲着,她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连夜绘好图案,以及设计构想,出了正月没几天就做出了双层保温鱼形盘。当她带着样品再次来到西安饭庄时,饭店经理拿着盘子爱不释手。现在不仅西安饭庄这种大型的饭店是梁亚萍的客户,因为双层鱼盘的传奇让更多的饭店找到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订购所需产品。
谈到以后耀州窑该如何发展,梁亚萍说,耀州窑产业的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她们的队伍是师傅带徒弟、是口口相传的技艺传承队伍,缺少具有专业的工艺美术设计、陶瓷工程、陶瓷造型设计等知识的人员,业内具有正规大学学历的专业人员屈指可数,制约了我们的发展。为此,唐宋陶业公司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多种人才培养办法:最早从福建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将西安美院教授的工作室请进生产区;建成西安美院、西安理工大学陶瓷实践创新基地;聘请耀州窑考古专家禚振西,陕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锋等为公司的顾问,全方位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技术。
梁亚萍说:“要实现耀瓷产业的腾飞,就必须不断的突破和创新,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工艺技术,创新思路,创新技术,创新产品,这些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实施资源共享、术有所专、业有专攻的大思路和大格局,摒弃小而全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形成集群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业态分布,组建形成专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为此,我们唐宋陶业公司以产业发展为己任,集绵薄之力已经开始实施唐宋耀州窑文化园区建设,规划的园区建设方案包括大师工作室6个,陶吧、窑神庙、煤烧土窑标本、现代生产制作等多种功能。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耀州窑产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新的腾飞。”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佳敏)近日,永寿县店头镇益海嘉里小学校园一片沸腾,一年一度的秋季小型运动会进行得如火如荼。由西安益海嘉里油脂工业公司投资兴建的永寿县店头镇益海嘉里小学场地宽阔,设施齐全,为学校的全面...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