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连载六十九———第六章原下的日子二、归去原下

来源:阳光报 2016-08-11 21:35   https://www.yybnet.net/

《遇合燕子,还有麻雀》先是写了两种燕子——瑚燕和草燕,瑚燕属于精致一类,且极爱干净,草燕粗糙肮脏。家里曾有草燕筑巢孵蛋,如今来了已经极为罕见的瑚燕,所筑之巢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后来,作者出门数日归来,发现瑚燕已杳无踪迹,而让人吃惊又好笑的是,麻雀占了燕巢。作者百思不得其解,有鸠占鹊巢一说,鸠凭的是力量和凶猛,而麻雀与瑚燕属于一个量级,显然说不上力量也谈不上凶猛,凭什么就占了燕巢呢?作者将此奇事说与村人,村人哈哈大笑说:“麻雀根本不会和燕子动武。麻雀根本用不着和燕子动武。麻雀只要往燕子窝里钻一回,燕子就自动给麻雀把窝腾出来了。为啥?麻雀身上的臊气儿把燕子给熏跑了。燕子太讲究卫生了,闻不得麻雀的臊气。”作者大为惊异:“哦!这又是我料想不到的学问,一个令我惊心的学问。”作者由此浮想联翩,以此燕巢雀占之理推及自然界,又推及人类社会生活,想到林黛玉如果遇到鸨婆,谦谦君子如果遇到泼皮无赖,“不必交手结局就分明了”。明白了这一层,虽然令人惊心,却也令人开心。“我站在台阶上抽烟,或坐在庭院里喝茶,抬头就能看见出出进进燕窝的麻雀的得意和滑稽,总忍不住想笑。起初,麻雀发现我站着或坐在院里,还在屋檐上或墙头上窥视,尚不敢放心大胆地进入燕窝,一旦我转身进屋,‘哧溜’一声就钻进去了,还有点不好意思的心虚,显现出贼头贼脑的样子。时间一久,大约断定我其实并不介入它占燕巢的劣行,就变得无所顾忌的大胆了,无论我在屋里或檐下,它都自由出入于燕窝。我也就对麻雀吟诵:放心地在燕窝里孵蛋,再哺育小麻雀吧!毕竟也还是一种鸟!”这里,既显出了作者的仁厚、宽容与大度,也显出了作者在精神姿态上的居高临下,“毕竟也还是一种鸟”,毕竟是鸟,不是人。

至此,我们不禁要探究,陈忠实为何在摸远园岁的时候,当着省作协的主席,又是党组成员,妻子儿女此时也都居于城里,他却放下方便和自在,独自一人,归于原下,一住便是两年,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别有缘由?读了这些隐居的散文,特别是这篇写鸟的散文,我们会恍然明白若干谜底。瑚燕之去,岂不也与“龌龊”大有关系?

2001年到2002年,这是陈忠实自1992年年底写完《白鹿原》以后到西安城里居住、生活工作之后复归乡村的两年。他为什么会在摸上远园岁的时候,复归老屋旧居,一个人再住上两年,仔细分析,除了逃避或者说躲开他屡次有意无意地透出的“龌龊”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重新打量世事人事的同时,他也要重新打量自己,调整自己的心理。归于宁静,再次获得宁静,应该是他这两年最大的收获。

这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也是他自1992年进城以后写作字数最多的两年。

笔者查看并统计了一下,这两年,或散文,或言论,或小说,他每月都有一篇或数篇作品问世,2001年,他写成散文、言论计21篇,短篇小说3篇,出版散文集员部;2002年,写成散文、言论计35篇,短篇小说2篇,出版散文集、小说散文合集4部。

虽然归于原下,但陈忠实不是要做一个“隐者”,只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回归自己的田园,也许更有利于他对农村社会的观察,对农民命运的思考。而农村,一直是陈忠实关注的焦点。2002年5月9日中午,笔者陪一位企业人去西蒋村,同陈忠实商讨一件与作协文学活动有关的事。聊天时,陈忠实说第五期的《中国作家》杂志发了他的一篇短篇小说《腊月的故事》,这篇小说是写农民的,是他对农村生活、农民问题观察和思考的一个反映。陈忠实说,他对官方现在提的“弱势群体”这个说法很有不同看法,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这么多的人口,不能简单说是一个“弱势群体”。他的《腊月的故事》中,有一个民工说,市长是城里人的市长,不是乡下人的。他现在很关心城乡的差异甚至对立。陈忠实甚至有些激动地说,国家对城里人和对乡下人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城市的学校是国家投资的,而乡村的学校却要农民集资办学,还搞了一个“希望工程”让有钱人捐助,这是区别对待。

企业人讲了一个观点,权强国富,权弱民富,权力强硬,就能收揽权力和财力,利于国家;权力软弱,管不住,财散于民间。陈忠实认为此说新鲜而且有道理。企业人讲了一个笑话:过年时,领导人看望穷苦百姓,送去米面油还有钱,问还缺什么,农民说,缺陈胜吴广。企业人分析说,米面油还有一点可怜的钱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过罢年怎么办呢?陈忠实说,这虽然是个笑话,却让人思考。

后来我们一起回城。路上,和陈忠实闲聊,说:“晚明文人很讲究生活的艺术化,有个叫屠隆的,说他最理想的生活是‘楼窥睥睨,窗中隐隐江帆,家在半村半郭;山依精庐,松下时时清梵,人称非俗非僧’。这个人理想的环境是‘半村半郭\’,清静,又不清冷;理想的身份是‘非俗非僧’,闲适,又不空寂。这种生活方式,可进可退,非常灵活。陈老师现在的处境就多少有一点这样的意思。住在乡村,又离城很近,是城边,可以说是清静但又不偏僻;生活方式呢,读书写作兼会客,清闲中又很充实。”陈忠实呵呵笑着说:“我居住的地方是‘半城半乡\’,人是‘半官半民’,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民\’啊。”(未完待续)

邢小利著《陈忠实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定价:39元。

新闻推荐

《喊·山》西安见面会好评如潮导演杨子相信口碑撬动票房

荣获国内外多项殊荣的高口碑电影《喊·山》昨日下午在西安举行了观影见面活动,影片导演杨子与现场百余位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映后不少媒体和观众表示,余皑磊的表演“非常深刻”。为通透地塑造人物...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连载六十九———第六章原下的日子二、归去原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