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有一个很狭窄的巷子,名曰长乐坊。很多外地人只看地名甚至会le、yue之音混淆,巷内很杂乱,有著名的罔极寺、万寿八仙宫、还有一个天主教堂。我居住的地方就在八仙宫对面,这里是老西安市民最聚集的区域,曾经是西安城区内为数不多的社区聚集地,也是初一、十五八仙宫庙会的所在,热闹非凡。
在今日的西安,有很多地方延续坊的命名,这种命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昔日唐长安城内的108个坊名。唐代都城沿用的是里坊制,有108个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布局,每个坊用意不同,而今留存下来的坊名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的布局为“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而对于“长乐坊”的命名来源,较为普遍的观点即长乐坊为唐108坊之一,是当时较为繁盛的地理位置,因与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宫——兴庆宫相邻,因此也是当时皇城的次中心。而宋元以后仍有长乐坊,与唐长乐坊位置不尽相同,现今的长乐坊是唐时的长乐坊还是宋元以来的长乐坊一直是有待商榷的。虽然自宋代以后就改唐朝的里坊制为街巷制,但是唐长乐坊的位置与今长乐坊的位置布局并非完全重叠。宋元以来确立的长乐坊,位置应与今长乐坊更为接近。唐之长乐坊是皇城东第二街北边第一坊,即长安城东北角自东往西数的第二坊。这个地方在今西安城东北角,它包括东北角城墙下的一部分地方,顺城北路、新民村、兴隆坊、长缨西路及其以北的北郭上村、南郭上村等。而现今的长乐坊,在今西安东关,它与今西安东城墙第二门——中山门及城内的东新街在一条轴线上。这就是说,唐之长乐坊与现今的这个长乐坊位置并非完全相同:前者在今西安城之东北角,后者在今西安城东关,后者的位置恰在唐兴庆宫西北隅的遗址上。因此现今的长乐坊如果从地理位置而言,更应趋向于后者的说法。
长乐坊,是长安“驿路之冲”,宾客迎送之地。长乐坊内夏季只闻觥筹交错,酒杯之间的碰撞声以及人们畅饮之后的欢笑,仅能容纳四车道的小巷内穿梭往来的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夏季夜晚正是人们三五成群举杯之时,似乎是老西安生活的一个缩影,西安城市变迁的一个见证。盛传当时的长乐坊一带老徐家的稠酒颇有盛名,一天李白与贺知章、张旭等八人慕名而来,结果为香气四溢的酒而倾倒,此后他们经常来这里喝酒吟诗,每次都要一醉方休。店堂里高悬着这样一副对联:“李白问道谁家好,刘伶回言此处高。”
如今的长乐坊不似唐朝次中心的繁盛,而成为西安从旧到新变迁的见证,是老西安市民的聚集地。长乐坊街道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老社区,多数写着某某公司的单位房,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更早,楼下便是琳琅满目的餐饮,有推车叫卖的小贩,也有比较有名的餐饮,有行色匆匆的上学族、上班族,也有步履蹒跚的老者,中午是老太太们围坐街边翻麻将的声响,夜晚则在长乐坊这个狭长的巷子周围充斥着西安的夜生活——烤肉与啤酒,玻璃的碰撞声发出的清脆声响敲击着曾经的宁静,辉煌不再,留存的只是举杯畅饮的街客,还有欢愉或抑郁时摔酒瓶的声音,在夜空中划出“拼-拼-拼”的声响和醉酒后的叫嚷声,许是因早年这里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醉酒之处。如果听到磨剪子嘞锵菜刀、钟楼小奶糕和镜糕镜糕的沿街叫卖声,你没有听错,那么一定身处长乐坊中。
从唐朝的次中心到如今的老社区,辉煌之后的热闹,竟历经千百年。
新闻推荐
对于很多人来说,比10月11日国足战败更突然的消息是国足主帅高洪波在赛后选择了辞职,从今年2月3日义不容辞的二度出山到11日晚选择黯然下课,高洪波心里的阴影面积绝非外界可以想象。没错,球队踢成这样...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