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把孩子买来的笔、本子送到报社????本报记者代泽均摄
365支铅笔,5个文具盒,34本拼音本、低算本、美术本……这是西安10岁小男孩,用自己攒下来的零花钱,买给山区留守儿童的中秋节礼物!本报与阿里公益联合举办的“益”起过中秋活动,引发爱心接力赛。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
10岁娃零花钱买文具 捐给留守孩子
电动车停下,65岁的朱光进和老伴朱蒂拎着爱心礼物走进本报发行中心。
与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朱蒂先递给记者一封信——“我们是爱的使者,替我孙子来捐中秋礼物!”
“报社阿姨,你好!我是西安市莲湖区西关第一小学五年级四班的学生——朱奕鸣,当我知道有些山区的留守儿童学习条件差时,我很想帮助他们。用我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买成铅笔、铅笔盒、小本子,送给他们。东西虽少,却是我的爱心,希望他们和我一起,多读书,多一些温暖,天天向上。”从作业本上撕下的两张纸,上面工工整整写了朱奕鸣自己的心愿。因为在上课,他便委托爷爷奶奶把礼物送到报社。
爷爷奶奶报名爱心大使
在朱蒂看来,报纸很重要,有爱心的报纸更是能潜移默化影响很多读者。作为本报的老读者,她看到“益”起过中秋活动报道后,便给放学回家的孙子朱奕鸣说道,“你看,三秦都市报上说的这些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生活艰苦,你觉得我们应不应该给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当然应该啊!”朱奕鸣看了报道后,转向替他保管零花钱的爷爷,“拿我的零花钱,买一些文具送给他们!”于是,爷孙俩便去文具店,买了365支铅笔,5个文具盒,34本拼音本、低算本、美术本。文具盒的图案,由他精心挑选,“小朋友们应该会喜欢吧。”
朱光进说,现在城里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不懂得分享,也不能体会到山区一些贫困孩子的境遇。作为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分享、懂得互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孙子拿出零花钱,有这个心就好,不然长大了,没有爱心,也不懂得疼人。”朱蒂称。
临走时,两人对记者说,他们夫妻报名当爱心大使,希望实地去留守孩子的学校走走,回去再把亲身经历讲述给孙子,孙子再讲给其他小伙伴听,带动身边的同学们,从小做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您想为孩子们捐赠一份爱心礼物,如果您希望成为爱心大使,和我们一起送礼物给孩子,报名时请留下您的姓名、电话等。
报名方式:
热线:029-965369
微信:在公益记者公众号上报名留言。首席记者姬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谢斌)两人同在一个劳务市场等待务工,又是邻村人,却因20元起争执,大打出手,两人都不同程度受伤。事发现场血迹斑斑昨日上午,记者赶到事发的西安东郊半引路附近时,还可见到地面上的斑斑血迹...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