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农耕文明环境里长大的一代人,和鸡(是院落里自由觅食的鸡,而不是超市冰柜里的白条鸡)零距离接触,曾经是司空见惯寻常事。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提速,此种生活体验,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偶尔去过一家现代化的养鸡场,但那里的完全失去了自由的鸡,“可怜”二字,已不足以状绘其惨状矣!正是缘于此,当12年一个轮回的鸡年即将到来之时,去省集邮协会开会,看到了马上就要面市的两枚丁酉生肖票的图稿,出自韩美林笔下的气宇轩昂的公鸡,还有带领着两只小鸡(是两只,不是一只,哈哈)的母鸡,我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时代。于是,忍不住要为鸡写下一通文字。
饲养技术的掌握,是早期的人类在走向文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专家研究,把野生的原鸡驯化成为家养的鸡,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当然,养鸡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果腹、是为了能够拥有稳定的动物蛋白来源。《论语》中,有着“割鸡焉用牛刀”,“杀鸡为黍而食之”这样的话语,可见起码在孔夫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养鸡食其肉就已经是很普遍的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前人的这些诗句,同样说明了在古代,鸡首先是作为人们的肉食品之一而存在的,鸡和马、牛、羊、猪、犬并列为六畜,足见其对人类物质文明贡献之巨大和经济地位之重要。而且,直到今天,用鸡肉和鸡蛋烹制的种种佳肴,还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品,比如我们西安人,大概就很少有人不知道陕菜名品葫芦鸡。
不过,陆游在他的诗作中,还曾经这样咏鸡:“五更引吭震户牖”,“第一当册司晨功”。这告诉我们,从古到今,鸡是由于它的司晨之美,才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而进入诗歌、绘画、以及人们的思想领域,早在《述异记》一书的下卷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传说:“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初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李太白诗:“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即出典于此。另据《晋书》载:祖逖和刘琨少时为好友。他们身处乱世之中,心怀报国壮志,在一起习文练武,常常共被同寝。每逢黎明鸡啼,祖逖便用脚把刘琨踢醒,一同下床舞剑……后来,这两个人果然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杰出贡献的人物,“闻鸡起舞”也就成为一种奋发向上的标志长存于世。
但是,鸡在它的数千年的发展史上,也有过很让人慨叹之处。这就是:它曾被一些穷奢极欲,荒淫无度的统治者当成取乐的工具。象唐朝的那位风流天子李隆基,就酷爱斗鸡。据唐人陈鸿的《东城父老传》载,他曾在两宫之间设立护鸡坊,挑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养教饲”雄鸡群。其中有一个绰号叫“神鸡童”的贾昌,因善于驯鸡被李隆基赏识,当上了“五百小儿长”,倍受宠幸。
回顾历史上鸡的林林总总,还真的让人百感交集!又逢鸡年,面对丁酉生肖邮票上那几只活灵活现、生气勃勃的鸡,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浓浓的愉悦、振奋之情。中国人历来有新年祝福的习俗,那么,在送走灵猴、迎来金鸡的时刻,我要在此祝一声:鸡年大吉!
吉祥集邮征文选登之3
新闻推荐
昨日,主题为“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成就梦想”的2016西安科博会在会展中心开幕,吸引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代表团参加,为期3天。现场,一台野战游戏VR设备吸引了不少市民排队体验。记者看到,五位市民戴着VR(...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