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实事全面落实,全省首家区县级政务热线96100开通运行,精准帮扶模式“美居行动”、“救急难”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建设幸福新城,新城区始终把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提升城区宜居品质,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未来五年,该区将以“531”工作主题为路径,全力打造新城之新,建设发展活跃、治理有序、生态宜居的幸福新城。
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
新城区将始终坚守稳增长任务底线,依托片区改造,促进全区板块融合发展,带动全盘、带活全局。城东板块,举全区之力建成幸福林带,改造周边5.6平方公里核心区,推动幸福路地区整体开发建设,全力打造以总部经济、现代服务、宜居休闲于一体的西安新地标;城北板块,加快道北地区整体改造,与大明宫周边形成联动之势;城中板块,实施完成市中医医院及周边棚户区、市体育场改造等项目。
把特色街区、楼宇总部作为“转型特区”,金康路茶文化街、永兴坊非遗美食街区等已有街区,形成品牌示范、扩大辐射影响、延伸产业链条;六谷庄农特产、皇城坊等在建街区,全力打造现代商业、非遗文化展示等十大百亿聚集区,打造一批税收超亿元楼宇。
改革创新激活内生驱动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建立权力运行清单,最大限度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推进“简政强街、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基层”,及时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激发街道活力。要着力做优社区,让社区回归本位,发挥好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树立标杆典范。积极推动“双创”,深化军民融合,加强创新孵化器建设,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让各种研发成果在新城找到成长沃土,让更多科技人才在新城圆上创业梦。
宜居建设提升综合承载力
坚持“打造新城标准,走在全市前列”不动摇,突出品质、建管并重,努力创造配套完善、整洁有序、舒适宜人的城区环境;将加速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引导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实现无城中村中心城区目标;持续抓好火车站广场等重点区域秩序管控,提升常态管理水平。强化绿色生态理念,加快建设以城市公园绿地、陇海铁路(新城段)绿化景观带和林荫道路绿色走廊为主体的城市绿化系统,实现城区生态体系更加完善,绿化覆盖率达到45.5%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以上,城市天更蓝、草更绿、环境更优美。
共建共享凝聚和谐向心力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回应群众期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增加更多民生福祉,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到2020年新增就业人数5.5万人。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拓宽增收途径,优化收入结构,确保居民收入年均增长9%。坚持教育优先,深化医联体建设、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大力扶持社区中医药事业,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共享“健康红利”。
党建引领夯实发展保障力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持续深化构建“一制五责”党建格局,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制定全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实施多层次、全覆盖能力提升计划,建好梯队、储备人才,严格干部日常监管,认真执行干部谈心谈话、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深化“一室两站三服务”社区党建工作体系,探索“志愿者+社工”等服务模式,发掘培育更多党建工作品牌,探索实施“互联网+党建”,整合推广党建网站、微信群等平台资源,拓展党员网络活动空间。本报记者张艳芳
新闻推荐
本报杨凌讯(薛保华程立珍记者田亮)日前,记者从第23届杨凌农高会筹委会了解到,今年农高会西安市将组织千名新型职业农民、千名基层农技干部和万名农民群众赴杨凌农高会参观学习。届时,西安展团将以微信...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