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防范“性侵”第一步 让孩子理解“隐私部位”

来源:华商报 2017-08-23 01:30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南京南站候车室内发生一起涉嫌猥亵女童案件。南京铁路警方已将犯罪嫌疑人段某某(男,18岁)抓获。经调查,其同行的两名成年人为段某某父母,女童为段某某父母的养女。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专项基金曾发布数据:2016年全年,仅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例,就有433起。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2013-2016年4年间,光全国法院审结的性侵儿童案件量就达到10782起,平均每天有超过7名儿童被伤害。

值得注意是,这只是进入司法系统审理的案件量。 生活中,侵犯儿童的恶魔千姿百态,防不胜防。

一些孩子十几岁了

依然不清楚自己受到侵犯

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受害孩子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性侵”。

西安市85中心理教研组组长王克静老师说,防止性侵,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隐私部位”。简单地说,“隐私部位”一般是游泳衣包住的地方,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是不能让人碰触的,包括和自己异性的父母。

心理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姚昭认为,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在适当时机,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孩子对隐私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想亲吻或搂抱你,有任何行为让你感到不舒服,一定要勇敢反抗,第一时间告诉爸妈。

王克静说,接触的案例中,一些孩子十几岁了,即使事情发生了,依然不清楚自己受到侵犯,也不会保护自己。有人甚至还会产生自罪心理,觉得发生这种事情是自己不好造成的。不敢告诉大人,甚至被侵犯者软硬兼施地威胁,从而持续多次被侵犯。现实中,家长弱势、性格懦弱或家庭贫困、对孩子监管较少的家庭,孩子更容易被伤害。

防范危险基本原则

面对侵犯大声说“不”

如何教导孩子认识这种侵犯呢?

王克静建议,首先,应让孩子知道隐私部位是不能被窥视或触摸的,一旦有人有这些做法,除了正常的有病看医生,TA就是犯罪,就要反抗,不要因为TA是大人,或是尊重的人,要破除权威心理。

怎么反抗?如果是公共场场合,首先声色俱厉地大声呵斥,要说不许碰。呵斥之后,就要赶紧跑开。如果和作案者单独相处,需要机智躲开,保证自身安全不会受到更大危险时,尽快告诉父母。如果一个大人没有听,或者不当回事,就告诉第二个、第三个可以信赖的大人,直到有人听为止。

姚昭说,作为家长,要留意孩子的日常行为,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比如回家比平时晚,晚上做噩梦,害怕和异性接触,突然大哭大喊,有明显的恐惧、愤怒、焦虑和紧张或者麻木冷漠、行为呆滞迟缓。一定耐心询问原因,试图开解,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王克静提醒,“性侵”不仅仅是可能发生在女孩子身上,也可能发生在男孩子身上。

危险的“熟人”

容易被信任也容易被忽略的群体

儿童防范侵害,有个容易被信任也容易被忽略的群体——熟人。在类似统计中,来自熟人的伤害,占比很大。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专项基金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侵犯儿童的作案者,多数为18-60岁的成年人,超6成为多次侵犯。作案者7成为熟人,作案者熟人关系占比由高到低为:师生关系(含辅导班等)、邻里关系、亲戚关系(含父母朋友)、家庭成员(父亲、哥哥、继父等)。作案者中,易于接触到儿童占比较高的是:教师、校车司机、学校厨师、保安、舞蹈团成员等。在2016年媒体报道过的433起案件中,受害者女童占比92.4%,男童占比7.6%。7-14岁的儿童占到76.1%。7岁以下占到16.1%。发生在农村(乡镇以下)比例远远高于城市,达76%。

陕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一级警督白汝芬说,在来访者中,小时候被性侵大多数都是熟人。孩子是简单的、单纯的,辨识一个人对TA的“好”和“不好”可能就是一颗糖。家长有责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孩子,要有警觉和防范意识,不让孩子单独面对“熟人”。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受到性侵的可能性比留守儿童少很多。

姚昭提醒,家长一定要记住,和人相处要保持真诚和友好,但要有距离。一段有距离的熟人关系,才是相对长久和安全的。

如何让孩子远离危险

家长应记住这四点

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防范孩子遭遇侵害呢?白汝芬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和谐信任安全的家庭氛围,让父母成为孩子最坚实的靠山;

2.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减少外界诱惑造成的伤害;

3.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让“熟人”无机可乘;

4.学习性教育知识,加强自身的性教育能力,明确告诉自己的孩子“隐私部位”是哪里,不允许任何人触碰。如果遇到“侵犯”要回来告诉父母,同时父母不会打骂羞辱孩子,会帮助孩子,不会责怪。这点很重要!

现实的案例中,有的孩子在外被欺负,不敢告诉父母,怕被父母打骂,结果被多次伤害,造成恶劣后果,贻害一生。华商报记者 彭宏

新闻推荐

借宿朋友家 盗走万余元

华商报讯(记者宁军通讯员黄琳)在朋友家借宿一晚,趁着朋友不备,将对方支付宝里的1.1万元转走。近日,西安市未央区法院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林某有期徒刑7个月,目前判决已生效。男子林某与白某是朋友。2016...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防范“性侵”第一步 让孩子理解“隐私部位”)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