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煜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人一起吃午饭
乔煜帮助社区棚户区居民搭盖防雨棚
新闻提示
8月21日,三秦都市报走近“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灞桥分局纺织城派出所民警乔煜,全方位展现这名34岁基层民警的成长历程和其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我们相信,一个人很爱岗敬业,把工作干得很漂亮,不以为苦,除了职业信念的支撑以外,一定跟他的性格因素和心理轨迹有关。连日来的采访,记者以“榜样篇”“励志篇”“成长篇”“家庭篇”等为路径,有乔煜作为当事人的内心独白,有普通群众对乔煜的印象,也有乔煜的领导、同事对他的客观评价。
本报的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和广泛热议。直面犯罪团伙威风凛凛,俯首百姓疾苦常洒热泪,乔煜身上的侠骨柔情、真情真性,“警鹰”二字所释放出来的价值观、荣誉感和职业素养,令人敬佩,催人奋进。在本报三秦网上,很多读者、网友们留言:在乔煜身上,集中体现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警察天职。
网友“花若红颜”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一位自称也曾是一名公安民警的网友说:“乔煜身上折射出一种精神,那就是伟大出于平凡。”
特殊女网友的来电
一位特殊的女网友,在看到本报的报道后联系了记者,讲了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这个乔煜,我两年前就认识了,我还记得他的警号是022626。”
事情是这样的。2015年8月15日,这位网友从骡马市挡了一辆出租车去纺织城。下车后,发现手机遗落在了车上。因为没记住车号,她手足无措,第一时间就是去报警。
“讲真的,丢手机的事情太小了,再说,我这是遗失,又不是被偷被抢,所以一直到派出所,我都不抱任何希望,想着民警肯定不会管。”这位女网友说,当时值班的正是乔煜,在了解完整个过程后,乔煜带着这个女孩开始找手机。
“当时,我的电话是静音状态,能打通,但是就是没有人接。”女孩说,苹果手机有GPS定位功能,乔煜利用定位,锁定了一个小区,“他打听了好大一圈,得知小区里住着两位出租车司机,挨家挨户去找。”
幸运的是,手机找到了。捡到手机的出租车司机告诉乔煜,他交班时看到座位上有一部手机,因为上了锁,打不开,就一直等失主打电话。“交班后,我回家就睡觉了,手机是静音,你们打电话,我根本听不见,我也很着急在找失主。”
事后,女孩把这件事的经历发在了她的个人微博上,“非常非常感谢灞桥分局纺织城派出所警号022626的乔煜警察叔叔,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人民的好警察。”并一连发了三个大拇指的动画图案。
在看到本报连日的报道后,女孩很激动,“没想到当初帮助我找手机的这位民警,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感人事迹。我想通过三秦都市报向乔煜警官说一句,谢谢你,你很棒。”
大战“人头蜂”
72岁的王粉娥是一名社区干部,因为平日里和乔煜接触的多,对乔煜的了解也比较多,被大家称为“乔煜粉丝团”的团长。
所谓的“粉丝团”,其实是乔煜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民警乔煜”的粉丝们,他们自称“乔粉”,将公众号上每天发布的各类防范常识、警情服务等信息,转发给更多人,热情丝毫不输明星的粉丝团。
“社区里所有的空巢老人、困难老人、残疾老人家里乔煜都去过,挨家挨户做家访,主动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这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刻。”王粉娥说,大家广为流传一句话,“打乔煜的电话,比打110还好使。”
一次,有一位老太太给乔煜打电话,东拉西扯,絮叨了半个多小时。起初,乔煜不知老人有什么事情找他,后来才了解到,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只有她一个人在家,没人陪着聊天,便通过警民联系卡上的电话,想跟乔煜聊聊天。
“他整天乐呵呵的,不管见了谁,叔叔阿姨的喊,没有一点架子,作风非常正派。”六棉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文说,去年7月,乔煜在社区开党员座谈会时,听几位群众反映,楼下有好几个人头蜂蜂窝,虽然没有发生过攻击人的事情,但是大家整天都提心吊胆。
刚散会,乔煜就给消防部门打电话,一直等到当天下午5点多,终将两个蜂窝铲除。
解决流浪狗扰民难题
从成为社区民警的第一天起,乔煜的身上就装着“四个一”,即一个随身笔记本,随时记录工作情况;一个社区花名册,随时了解社区情况;一套维修小工具,随时解决群众困难;一个警民联系卡,随时方便群众联系。
一次,有人找到乔煜,反映自己所在社区里有一对夫妻收养了30多条流浪狗,严重影响了小区的环境卫生,打扰了邻居们的正常生活,希望能将此取缔。
乔煜到了现场,找来这对夫妻。女主人说,几年前,邻居家养的一条小京巴,因为当时邻居经常出差,她就替邻居照看小狗。后来邻居搬走时丢弃了这只小狗,她看到小狗经常挨饿感到于心不忍,就收养了它。
从那次起,这对夫妻便踏上了收养流浪狗之路,“我也知道大家对这事有意见,但是你让我处置掉,我舍不得,你想把狗没收了,我不同意。”这位女主人态度强硬,不肯将流浪狗运走。
“爱狗,但是不能完全为了狗而活。”乔煜每天都来做思想工作,同时联系到了西安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对所有流浪狗进行了收养。这么多狗运送起来不容易,乔煜找来好几辆车,还专门联系了相关单位,找来了运送狗的笼子,妥善解决了困扰社区居民多年的问题。
后来养狗的那位女主人还专门找到乔煜说:“乔警官,你真是个讲信用的好人,大姐给你道歉。”
社区一位70多岁的老人,爱写毛笔字,不幸的是,几年前老人的两个儿子意外身亡。去年春节,好几年没有回老家过年的乔煜,决定陪老人一起过年。
大年三十,乔煜拿着对联到了老人家里,先贴上对联,还给老人包了饺子。为了能更多的和老人说上话,乔煜拿着毛笔,让老人教他写字,两人边写边聊,度过了一个很特殊的除夕。
过完年后,乔煜引荐老人参加社区活动,使他渐渐走出了悲伤,重拾起对生活的热爱。
刘文曾给乔煜送过两个“绰号”:不推事的好党员、不停歇的活雷锋,“社区民警这事,往小说也小,但是往大说也大,乔煜把这个工作干到了极致,我比他年长,很佩服他身上的这股劲。”
文/图首席记者宋雨 记者晁阳
记者手记 实干才是硬道理
2011年,乔煜从刑警转变为社区民警。与刑警不同,这是一份一点都不威风,很多时候都是琐碎事、很难干出成绩的工作。
“能干啥、该干啥、想干啥?”在想了整整一星期后,乔煜对这三个问题有了很鲜明的答案,“沉下去,不断沉下去,把根扎在社区。”
迄今为止,乔煜呆过8个社区。对这个“80后”的年轻警察来说,他不仅要面对社区里的家长里短,还要经受各类委屈和误会,经受焦虑、孤独。
有人曾问过乔煜,“你这么拼的工作,累吗?”乔煜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娃,只有实干才是硬道理,我不能混日子,也不敢混日子。”
一次,乔煜去社区看望一位刚出院的老人。走到楼下时,想起来去买点水果。
水果摊上,种类太多,买什么好?乔煜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好放、好洗、不用刀。最后,他买了香蕉、切好的菠萝和火龙果。
这应该是很能说明乔煜性格生成的重要情节。人的一生往往有一些故事,看似不起眼,但却直达内心。对这个从小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他想考警校,想当一名警察,不仅是渴望自己强大起来,同时也是因为警察除暴安良的形象,符合他的心理需求。这或许就是他一直勤奋工作的内在动因。
在西安市推进“行政效能革命”的大背景下,乔煜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信念和榜样的力量,也成为打造“公安灞桥铁军”新的精神标杆。
追赶超越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新闻推荐
婆婆行动不便,吃喝拉撒都要儿媳王小娟悉心照料华商报记者陈团结摄华商报讯(记者杨德合)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生病的公公婆婆,临潼区栎阳街道办朝邑村中朝组村民王小娟感动了全村人。“十年来,我...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