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曹晟康和大学生志愿者吴凡到达西安大雁塔下华商报记者 邓小卫 摄
“虽然我看不见旅途中的风景,但我可以用心去聆听;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可以走出门,行走在路上,让世界看到我。”8月27日上午,在大雁塔南广场的唐玄奘雕塑前,盲人推拿师曹晟康兴奋地说。
至此,曹晟康在志愿者的协助下用了40天的时间,从北京徒步到西安,大约1100公里,完成了重走一带一路首站任务。
曹晟康出生在安徽,今年40岁。8岁时一场车祸令他右眼完全萎缩,左眼只能看到一丝光亮。18岁时,曹晟康开始学习推拿,2001年到北京的一家按摩店打工。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他曾萌生过一个奥运梦,并先后进行了跳远、短跑、柔道等项目的训练。虽然最终没能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但曹晟康找回了自信。后来,他开了自己的店,有了一定的积蓄,从2012年开始尝试徒步旅行。5年时间,他徒步穿越过沙漠,尝试过攀岩,还游览了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地。他还是第一个攀登上乞力马扎罗雪山的中国盲人,去过大学演讲。
2017年7月19日,曹晟康从北京出发,开始一场新的徒步旅行。他将这次徒步旅行称为“徒步一带一路”,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一学生吴凡作为志愿者,和曹晟康一起进行这次徒步旅行。
“这次机会太难得了,在这一路上我的所见所闻,为我带来的成长是任何一次普通旅行都无法给予我的。”吴凡说,“在路上我也感到过极度疲惫和困难,曹叔叔一直在鼓励我,给我坚持的勇气。”在路上,他们随手捡起扔在路上的饮料瓶有1000多个,并劝阻了很多大车司机随手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
从第一天上路开始,曹晟康便定时通过手机直播自己的旅行,很多网友为他点赞鼓励,也有很多人看到他的壮举后受到鼓励,赶来陪他走上一段路。“徒步一带一路”第一站完成后,曹晟康计划在年内徒步行走到新疆,然后再考虑到古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到达西安后,吴凡将返回北京上学,而曹晟康休整一段时间,寻找新的志愿者重新出发。
即使眼盲、文化水平不高,行走与旅行却给了曹晟康一份对世界的特别的体悟:“虽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可以走出门,行走在路上,让世界看到我。”华商报记者 邓小卫
新闻推荐
客厅天花板掉下 89 岁老人被砸伤 天花板约10平方米水泥层掉落掉落的水泥块厚度约4厘米
8月27日,在西安市第九医院,89岁的尹老太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她60岁的女儿守在床边照顾客厅天花板约10平方米水泥层掉落,室内一片狼藉本组图片由华商报记者强军摄华商报讯(记者陈思存摄影强军)这个遭...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