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上旬开始,市科技局驻村工作队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抽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利用孩子们的暑假,在定点帮扶的鄠邑区余下镇灵山寺村开办免费功课辅导班。驻村第一书记和联络员分别给孩子们补习英语和数学,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上课的学生人数从最初的十几个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多个。
在不到一个月的相处中,几名驻村队员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一声声真挚的“老师”称呼,是对教育辅导工作的最大肯定。意识到部分农村家长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差距,几名“老师”从怎么样与同学相处、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等一件件小事抓起,时时刻刻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杨俊耀是贫困户的孩子,父母都是聋哑人,几年前父母便离婚了,他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监管,“老师”们发现这个孩子和同学相处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和语言。经过耐心地和孩子聊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多次到家中和其爷爷奶奶交流、提出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熏陶,杨俊耀的坏习惯基本改掉了。
郑道桢也是贫困户家的孩子。上课的两名“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上课经常东张西望,思路并没有和“老师”一起走。经过私下交谈,他们发现这个孩子思维反应很快,接受知识的速度明显比其他孩子快,“老师”讲的东西他很快就学会了,所以才出现走神的现象。针对郑道桢的情况,他们专门拿出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他做,并让他给其他孩子辅导。通过这样的举措,这个孩子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同时也避免了课堂走神的情况。
村里孩子们课外读物比较匮乏,孩子们一双双清澈而求知若渴的眼睛打动着驻村队员们的心。依靠捐赠或者队员们自己筹款给孩子们购买书籍的效果是有限的,驻村联络员提议把村图书阅览室向孩子们开放,近万册的图书足够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经过商议,大家把每周五下午定为村图书室开放日,让孩子们来此借阅书籍。此举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也让使用率不高的村图书室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暑期补课快要结束了,为了进一步把孩子们的教育抓在日常,驻村队员们针对存在问题的孩子们进行了家访,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称赞。在今后的驻村工作中,市科技局的驻村队员们还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日常教育给予帮助,把教育扶贫落到实处。记者关颖
新闻推荐
发挥优势补短板 齐心协力促发展 市委统战部传达学习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
本报讯(记者朱雪娇)8月28日,市委统战部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传达学习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史晓红主持会议并讲话。史晓红指出,市委十三届三次...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