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拓玲
“要通过发挥大西安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增强大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力、吸引力。同时要完善政策制度,充分释放科教、人才资源优势的潜能,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近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纷纷围绕如何发挥大西安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与作用,“大西安”究竟应该在哪些“大”上做文章,及“大西安”应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等方面为“大西安”建设建言献策。
培育高科技产业
打造“一带一路”智慧之城
大西安在“一带一路”中有重要地位,市人大常委会代联委副主任王雨涵建议,大西安建设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形成西安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进一步明晰大西安的概念和范围,加快西安主城区与西咸新区的融合发展。加快战略转型,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培育和发挥城市与城市群的规模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把大西安的辐射范围由关中地区放大到整个西北。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干部马敏、黄雯轩、陈一潇建议,应重点把握西安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把握机遇,着力推动文化历史建设,重现汉唐之胜景。西安有着众多知名学府,人才资源雄厚,可以通过发挥人才作用,培育高科技产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沿线最耀眼的智慧之城。同时要通过“一带一路”拉近与世界的距离,积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将大西安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创业之城。
摒弃“小我”意识
坚持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大西安”究竟应该“大”在哪里?市人大常委会代联委副主任王雨涵说:“西安的辐射面积不应仅仅局限在陕西,自古晋陕甘一家亲,河南西部洛阳等地与西安是兄弟之城,完全可以向东携手联合一起打汉唐牌。”市人大常委会代联委办公室主任赵喜莲说:“应着重在‘大水大绿\’上做文章,提倡广泛种植各种乔木等大树,在秦岭北麓打造出一座森林城市。严惩砍了大树建广场喷泉的行为,干旱缺水的地方不搞广场、草坪、音乐喷泉。”
市人大常委会干部高博、王刚、王飞、白晗、王健龙等建议,大西安就是要有大思想,首先要在思想上破除旧有的意识和习惯。大西安的发展需要步子迈得再大一些。大西安不仅应该在行政区域、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城市建设等方面体现“大”,同时,还要在市民素质提高、观念更新、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取长补短,体现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同时也要有文化软实力的大,应发扬汉唐文化优势,从树立文化自信发展自身。大西安还要大在完善的交通出行网络。建立地铁、公交全覆盖的网状结构,通往大西安的各个角落。大西安也要摒弃“小我”的竞争意识和以邻为壑的思维,要坚持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同时也要展示出国际范儿,在更多领域与国际标准接轨。
打造世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大西安”应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干部王刚建议,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充分发挥西安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特殊作用,加快发展制造业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以此来推进西安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不断增强西安制造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要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王雨涵、白晗等建议,“大西安”应抓住机遇当好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自觉融入和服务国家建设,扛起“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任,大力发展高铁运输、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文化深度旅游,打造具有特色的世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使“一带一路”旅游线路成为不同文明交流合作的纽带,培育情感共同体。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史鹤亭建议,要组织精干团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细致考察,掌握需求,选准合作项目。对西安市走出去的企业,各方面都要给予积极支持,形成合力,帮助其做大做强。要加快对外开放合作的口岸、贸易物流园区、产业项目、科技研发项目等载体的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深化对外开放的平台建设,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效率。
新闻推荐
9月2日,“天地源杯”2017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CTA-open)西安白金赛暨第十一届“天地源”西安业余网球公开赛,在陕西网球中心开幕。“天地源杯”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西安站赛事自2006年首次开赛以来,已成...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