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安,必说钟楼。因为钟楼是西安的中心,甚至可以说是西安的标志。
史料记载,钟楼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当时是在广济街口的迎祥观内。万历九年,钟楼迁到现址。严格地讲,虽然地理位置并不是西安城中心,可是在人们的心目中,钟楼就是西安的中心,其原因,不仅是因为钟楼在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中心点上,更是因为它是人们心理上的城市中心。几百年来,钟楼沐风栉雨,见证着西安的历史变迁,记录着西安人的奋斗与骄傲,也与西安人一起走向辉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曾在钟楼西北角的西安电信二分局工作,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看见的就是钟楼,不少乡下同学都羡慕我是“钟楼下的鸟儿”,因为乡下小孩子看一次钟楼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那时候,西安除邮电大楼、报话大楼两座建筑外,钟楼、鼓楼就是西安最高的建筑。
真正走近钟楼,领略它的雄伟壮观,是师傅带我上钟楼检查警报器。那个年代,西安市的高大建筑物,包括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上都装有报警设备。这种报警器的安装和维护任务由西安市电信部门承担,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我们这些电信线路维护人员一定要对所有设备的全部零部件进行仔细检查。那时候,钟楼还没有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要上去看一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穿着印有“电信”字样的劳动布工作服,背着线务员使用的全部工具,快步登上了钟楼最顶层,放眼望着四周低矮的房屋,激动得真想放声大喊。
检查完警报器,师傅带着我在钟楼上转了一圈,指着东南西北大街,向我逐一介绍那些高高低低的建筑物,这时我才发现,站的角度不同,视觉效果也大不相同,好多曾经熟悉的建筑物此时全都变得陌生了。
也同样是那年,外地地震波及西安,一夜间西安市大街旁、小巷里到处都是地震棚,我们单位的地震棚就建在钟楼下,我和五个师兄弟住在那座小小的塑料棚里,每天晚上都看着钟楼聊天到睁不开眼睛才休息。那时候的钟楼,就像是我们家的院墙。
因为工作变动,我早已离开城区,每次进城我都要仔细看看钟楼,即使乘车,我也要伸出脑袋看看,看钟楼有无变化,看现在的钟楼和过去的钟楼有什么不同,还试图在钟楼上找出我过去的影子。
歌德曾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对一座城市来说,不同时代的建筑,是城市文明发展的见证,是人们阅读城市历史的哲理诗。钟楼对于西安,正是这样一座见证城市发展、传承历史文明的诗意建筑。
新闻推荐
“双创西安行”浐灞站活动现场近日,“创业西安行——浐灞站”活动在浐灞生态区世园罗曼小镇举行,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参加。杨六齐先后参观了陕西迪兰影视...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