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2017大西安创客跑”活动现场
伴随着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的获批,“双创”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新业态不断出现、新动能不断聚集……而西咸新区作为全国“双创”试点家族成员之一,一直散发着非同凡响的魅力。
放眼大西安
提出“123行动计划”
自2011年建区到试点获批,再到如今以培育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发展新阶段,一直以来,西咸新区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紧扣新区区位、科教和人才等资源禀赋,深挖西部特色,发掘文化优势,立足“大西安”建设,不断追赶超越,以“新区创客”身份自我要求,进行“二次创业”,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批量重量级活动密集举行,龙头项目和企业批量落地,这些都为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西咸新区在国家层面上承担着‘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重任,在区域层面上被赋予‘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和‘大西安新特区\’的发展定位,设立的目的就是发挥引擎作用,加速西咸一体化,加速大西安发展,助推大西安冲击国家中心城市,扬起西部发展龙头。”谈及西咸新区的“双创”工作,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飞开门见山地说。
因此,在承担“双创”示范使命,制定工作方案时,西咸新区就把眼光放在了“大西安”层面,充分调动“大西安”产业发展优势聚集、科研实力底蕴深厚等要素,深挖文化潜力,驱动创新发展,提出了“123行动计划”。
“1是建设‘大西安创业创新带\’,2是形成双轮驱动(包括‘新客计划\’+‘点菁工程\’),3是实现政产学研协同、军民融合+硬科技协同和‘一带一路\’协同。这是针对目前面临经济下行、人气低落、创业创新活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的‘西咸药方\’,目标是在2018年基本形成要素聚集、载体多元、服务专业、资源开放、形式丰富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一剂“西咸药方”快、准、狠地解决了不少问题。
激活文化基因
打造丝路创客中心
相比于我国东南地区,西咸新区开展“双创”工作的优势、突破点又在哪里呢?“毫无疑问,从产业聚集和发展程度来看,想要在全国做出示范,必须深挖陕西历史文化基因,让人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散发。”对于这一点,王飞深信不疑。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西咸新区推出了一系列的精品文化项目:举办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西咸新区站暨“西咸双创季”系列活动,30余场多层次、多种类的活动和项目密集落地。包括主导拍摄了国内首部以“双创”为主题的电影《奔》,还原创业青年心路历程,形成心灵共鸣;举办“我们都是跑步家”创客跑活动,以此种群众体育方式,让突破、追求、坚持、互助和共享的精神浸入心中;开展“双创”公开课,为“大西安”学子注入创业创新精神动力;举办“创客乡居·井田生活”活动,为现代生活融入传统元素;举办全国唯一以“引领现代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大西安健康生活创业创新大赛”,号召人们关注大健康产业;举办“新丝路”长安杯大学生微电影节,展现青春风采;打造“奔跑西咸”为主题的文化精品,以“双创”吉祥物“西小咸”为主角的中英文双语版《奔跑西咸》动漫宣传片获得创纪录点击率……说起西咸新区的各种精彩,王飞如数家珍,一个都不想落下。
做“大西安特区”
与创客共创未来
2017年初,西咸新区由西安整体代管,这极大地拓展了新区发展空间,带来了巨大的时代机遇。在“二次创业”新阶段,西咸新区持续发挥着“大西安特区”的作用。
“我们要做‘大西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特区\’、‘大西安\’科技研发转化应用的‘特区\’、‘大西安\’创业创新人才的‘特区\’。”王飞信心满满地说道:“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无人机产业基地、3D打印小镇、西部云谷等项目基础上,建设十个体现陕西科技优势的硬科技小镇。吸引百万高科技人才汇聚‘大西安\’,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在与王飞的交谈中,记者不难感受到西咸新区正在努力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谐共振,推动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化,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转变,推动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推动“产城融合”的速度和质量,让这片承载着希望、活力的区域更加能量满满、璀璨夺目。
文/图记者孙瑛
新闻推荐
西安高新区高新四路(科技路-南二环) 西侧非机动车道围挡公告
因高新四路(光夏路-南二环)西侧非机动车道路面破坏非常严重,对西侧现状非机动车道进行改造已十分紧迫。将于2017年9月11日晚对高新四路(科技路-南二环)西侧非机动车道进行围挡施工(围挡720米),工期60...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