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滢和学生在一起。
本报记者吕扬雷魏添
9月7日,记者在西安外国语大学见到了邓滢老师,她一头利落的短发显得格外干练,哈萨克斯坦常年强烈的紫外线让她白皙的脸颊增添了一丝淡淡的红晕。采访中,邓滢手中的电话不时响起,她抱歉地解释:“不好意思,那边(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的事情太多了,我先接个电话。”
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由中央电视台发起的“2017寻找最美教师”公益活动中,邓滢荣获“2017全国最美教师”称号。9月3日她从哈萨克斯坦返回国内录制节目,9月7日又要赶到泰国参加孔子学院的一个国际会议,邓滢瘦瘦的身躯似乎有着用不完的能量。
邓滢曾以全优的成绩从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毕业。因为综合素质高、教学业务能力强,以及在对外合作和交流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她获得了“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她还曾在莫斯科大学和莫斯科语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2015年,经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选拔,邓滢被派遣到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
当时,邓滢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科技处处长,完全可以不用去一个陌生地方。“这是一个好机会,对学术拓展有帮助,能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去哈萨克斯坦,她总是这么说,“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崇高,我只是尽力把手头的每一件事做好。”
在邓滢赴任之初,孔子学院正值外方院长和中方教师全部换届的空档期。她要同时担任所有行政和教学工作,包括设立考试内容、调试教学设备、教授汉语等。很长一段时间,邓滢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9时一直忙到晚上8时半。
凭借邓滢多年的行政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外语沟通技巧,孔子学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去年11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长时间伏案加班,她的腰椎出现了严重问题,变形的腰椎压迫神经。一天,她昏倒在办公室,由于病情严重,哈方医生建议她回国治疗,但她放心不下孔子学院的工作,后来在国家汉办和学校相关领导的催促和劝说下,她才回国做了腰椎手术。休养期间,她每天都打电话和孔子学院保持联系,了解学校日常的教学情况。
回想起这段经历,邓滢淡淡地笑道:“虽然难,但是一点一点去解决,去交流,这个过程还是挺愉快,很有成就感。”
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赵红与邓滢是多年同事。最让她敬佩的是,邓滢对孔子学院院长这一工作岗位的热爱和责任心。而最让赵红感动的是,邓滢在自然环境、办学条件都相对艰苦的哈萨克斯坦孔子学院,带病坚持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推广活动,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明月,曾就读于孔子学院,如今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汉学院中亚学院的一名研二学生。在她眼中,邓滢老师的笑容特别美,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为人非常温和,总是耐心给大家帮忙,从不会发脾气;做事情言出必行,有工作尽量不拖到第二天。
最让邓滢骄傲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民众开始了解中国文化。在邓滢和她的教学团队共同努力下,欧亚大学孔子学院的学员数由原来每年不足500人增至目前1000多人。同时,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斯坦人,对邓滢从开始的“礼貌”,变成后来的“尊重”。
“这份尊重,不仅是对我的尊重,更是对中国的尊重。”邓滢说。
了解邓滢的同事都说,邓滢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她把中国故事讲到哈萨克斯坦去;她是中哈两国的一位使者,用自己的行动,架起了中哈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对此,邓滢谦逊地说:“我就是千千万万老师中普通的一员,我只是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专访丁宁记者李安定摄丝绸之路中国·西安“禧福祥·6年西凤杯”国际乒乓球公开赛每年都会有大牌球星前来助阵,今年来到现场的除了“老熟人”王皓外,还有刚刚在全运会夺金的丁宁。...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