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天洋
编者按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了第33个教师节。在此,我们向全省62万名教育工作者致敬!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一支粉笔染双鬓,三尺讲台度春秋。教师职业的神圣,不仅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文明,更在于塑造灵魂、塑造生命。近年来,陕西省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典型,他们中既有扎根农村、任劳任怨的乡村教师,也有白发苍苍、桃李满天下的学者院士,还有不远万里走出国门,将中华文化传播到海外的使者……今天,我们从学生、教师、记者等不同视角,展现几位老师兢兢业业、为国育人的风采。
“今天是第33个教师节。回想起来,我当教师已经有27个年头了。”9月6日,西安一家民办教育机构的数学老师刘潇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与学霸们的经历不同,我的成长经历了由差生到优等生的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两位老师和我的母亲功不可没,至今我对他们还心存感念。”刘潇充满深情地说。
从小学到初中,刘潇没当过班干部,没得过奖状,甚至连老师的夸奖都很少听到。相反,挨批评倒是司空见惯。刚上初中时,他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常常在及格线上徘徊,英语经常只有20、30分。每次考试他们班的成绩总是全年级倒数第一,而刘潇又是这最差班中的一名差生,似乎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初一第二学期,从外校调来了一位女老师,她成为刘潇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新老师用严厉的工作作风很快扭转了班上的不良风气。
这位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在学校必须背诵默写完当天所学的单词、句型才能回家。在老师的努力下,只用了半学期,他们班英语成绩就成了年级第一。可即使在这样拼搏的氛围里,刘潇的成绩也没有太大起色。面对这样的差生,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地想要改变刘潇。悄然之间,一种奋发学习的正能量在刘潇的心中慢慢聚集。
“这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初二第一次期中考试时,120分的数学试卷刘潇只得了29分。一天晚上,已经睡着的他被妈妈的哭声吵醒了。妈妈在向哥哥哭诉自己辍学的经历。原来妈妈在1964年曾经考入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大医学院),因为刚入学就得了肺结核,被迫休学了。后来病还没治好,“文革”又开始了,妈妈从此失学,只能在家务农,这件事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潇的眼圈有些红了:“妈妈的人生留下了遗憾,她对我们寄予厚望,没想到我竟然如此不争气……当时我就暗暗发誓,为了妈妈,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从此以后,刘潇开始废寝忘食地学习。他每天提前起床,自学1小时后再去学校;晚上回来,没有电,就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到深夜。就这样,到初中毕业时,刘潇已经从一名差生变成了优等生。
“成长的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另一位老师,是我初三的班主任李老师。”初三开学第一天,刘潇因帮父母下地干活而耽误了报到,李老师看到他来晚了,拒绝他进教室。后来,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李老师给他道了歉。老师放下“师道尊严”给学生道歉,让他深受感动。
李老师的女儿也在刘潇的班里。刚开学发新书新本子,有同学称自己的书皮烂了,本子缺页了,李老师接过来,二话不说,给了自己的女儿。上晚自习时,李老师都会提着水壶在教室里转一圈,给需要喝水的同学倒上开水。但是对于不守纪律的学生,李老师却严厉有加。“正是他的张弛有度,奖罚分明,带出了我们这个纪律严明、互助友爱的班集体。那次期中考试,我们班各科的平均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为人师之后,我一直以李老师为楷模,努力做一名奉献社会、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刘潇说。
站上讲台27年来,刘潇经常反思人生,反思当前的教育。刘潇认为,孩子成长中最为关键的不应该只是成绩,老师的职责也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做题。帮助孩子寻求他内在上进的动力,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同时,他也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人活着,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新闻推荐
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杲为夏斌、窦尔翔、曾刚、贾晋京等专家颁发“西安市金融顾问”聘书。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社年,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杲,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彬,陕西省委网信办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