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安为中心的周秦汉唐,孕育了繁荣似锦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精神,数不胜数、包容进取的西商,共同推动了长安的千年辉煌。8月下旬,首届西商大会的召开,向世人展现出一个别样的西安,“西商精神”再次备受大家关注。
昨日,在本报开展的“西商精神”征集讨论活动中,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石英表示,“西商精神”从历史中走来,植根于汉唐时期的沃土,与丝绸之路同时起步,西安应深入挖掘西商精神的内涵,更好理解和传承新西商精神,将西安打造成汇聚企业家和人才的一块沃土。
西商精神植根汉唐沃土
西商是一个历史范畴,主要指明清时期在西部从事商贸活动的陕晋商人。后来,西商群体陕籍商人逐步发展壮大,甚至出现了“西商北陕,南商东岱”的市场格局。
“然而西商的内涵并不仅限于此,西商从汉唐以来就有了深厚的历史根源。”石英说,工商社会是近代以来形成的,当浙商、徽商、沿海南方商帮在近代商业当中慢慢崛起之后,西商很长时间以来被埋没了。“虽然西商不像浙商、徽商似乎那么有名,但西商在我国扎根于历史的厚土,西商精神真正代表中国的商业文化,西商精神应该深入挖掘和探讨”。
传承西商精神,就需要挖掘西商精神的深刻内涵。回望过去,丝绸之路上的长安商人,伴着声声驼铃坚定向前;汉代长安城的横门码头,千帆竞发,货物往来异常繁忙;唐长安城的东市西市,“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一派昌盛。“西商的精神和根源,植根于汉唐时期的沃土,与丝绸之路同时起步,相伴相生”,在石英看来,“西商精神是西商走向世界的全球情怀,是开放开拓,开疆拓土的大气魄”。
如果把西商放到近代的明清时期来看,西商的诚信、仁义、吃苦耐劳精神,比徽商、浙商等更加突出,西商精神更加久远诚信深刻。“陕西愣娃实诚、耿直的性格特点,使得西商将诚信、仁义、吃苦耐劳作为立身之本。这是汉唐到明清以来,西商精神的根本和灵魂所在,有别于其他商帮”。
将西商精神融入城市肌体
时至今日,大西安要发展,要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步伐,需要将“西商精神”这面旗帜扛起来,也要将西商精神再次挖掘与诠释,融入城市的肌体。
同时不可讳言,虽然西商在近代以来有所埋没,但石英也看到,随着三大革命、户籍新政、人才新政等频频出台,包括西商大会的顺利召开,西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都体现出政府重商亲商的真诚态度。
历史早已证明,每一个伟大的城市,都要聚集起足够多的企业家群体,都要让“开拓开放”“诚信仁义”等精神,浸透城市血脉。石英表示,“今年以来,西商精神在挖掘和传承上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西商大会是对西商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开拓,不仅成为凝聚企业家力量的重要平台,更是西商精神得以充分展现的载体。
“如果不让西商精神永远地沉沦和埋没下去,就必须发掘它的深刻内涵,发扬传承西商精神”。他认为,从政府角度来说,就是建立亲清政商关系,重视人才、重视企业家。
“因此,只有积极营造人才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等西安的软硬件环境,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打造汇聚企业家、汇聚人才的聚集地,才能吸引更多杰出人才投身西安追赶超越的生动实践,这样才能让城市节奏提档加速,让大西安大发展的时代强音响彻天空”。
记者宋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拓玲)12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动员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润泽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宝生、秦鸿学、王凤萍、薛振虎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德安主持...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