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史雷鸣其人:
生于1976年。博士,诗人,艺术家,主要研究语言哲学、符号学、社会学、美学,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有诗集《野蛮派对》,学术专著《景观原理》、《作为语言的建筑》,哲学科学著作《从泥土到上帝》。
个人画展:2010年《野蛮派对》;2011年《古炉村的人们》;2015年《贾平凹推荐艺术家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群展。
在陕西年轻的艺术家群体当中,史雷鸣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是诗人、作家、设计师、画家、青年评论家、博士,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是其博士生导师,他还是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他对于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追求,试图重新梳理和构建美学理论。
上周日,本报刊发了他的部分专访内容。本周,我们将继续谈一谈史雷鸣的艺术话题。
华商报:多重身份之下,你如何平衡绘画、诗歌、哲学之间的关系?
史雷鸣:艺术最重要的是呈现和生产情绪和情感。我用绘画和自己对话,表达对周围的潜意识认知和情感判断;我用诗歌整理精神世界,寻找更大的视野,并且更加公共化表达一些情绪和情感。诗歌也可以对美学进行更高建构的抽象加工;而哲学,可能是我个人使命的探寻。我们用自身感受世界,用艺术表达和记录自己的感受。而最终,我们需要用哲学和科学理解这一切,包括世界和我们,以及理解这个过程。
华商报:你很看重1993年,认为这是陕西文化的爆发之年。那一年,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代表艺术门类都在陕西有了突破,你对此如何阐释?
史雷鸣:1993年,《白鹿原》《废都》这样重要的文学作品出版。陈忠实、贾平凹老师更多地代表从农业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代人,他们在那个年代爆发了他们厚重的文化认知和作品。
与此同时,张楚、郑钧为代表的城市市民文化也爆发了,《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回到拉萨》等作品,将两代人推上了同一个历史时代和舞台,是一种罕见的文化现象。而那些,其实都是传统文化和新城市文化的历史性争鸣和闪光。历史证明,他们都是优秀的。但是,张楚、郑钧等年轻一代都离开了西安,至今依然不是主流。这也从某种层面上说明了城市文化和现代性的脆弱。但那是历史趋势。
或者说,那个年代的陕西尤其是西安文化是非常有力量的,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源泉,而目前这种地位和文化生产却有所衰退,城市文化的进展也不大。相对的,在北京等中心城市里,文化的城市化转型则要领先很多。我们应该关注西安的文化现代性问题。
有巨大的现代性潜力,却失去在现代性文化中的领先地位,则会是这个城市的遗憾。西安的绘画似乎比音乐和小说更迷恋传统和旧时代。
华商报:1993年的《废都》对贾平凹意味很多,你是否与贾老师有过更多交流?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史雷鸣:作为贾老师的学生,我有机会从旁人所不及的视角接近和理解贾老师的精神世界和他的艺术方法论。
他是我极为尊敬的文化导师。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整体历史意识,这或许跟这座城市抬头就是一千多年的大小雁塔、低头就是六百多年的城墙钟楼有关。他的所有小说,可以整体看作是一个百年民间历史书写,有着对百年历史节点性的敏感和梳理构建,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历史流变中社会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并深刻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集体无意识现象。
他的历史感和责任感对我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我之所以寻找语言作为学术研究方向和突破口,也是和贾老师交流探讨后确立的。当时并不知可以走多远,庆幸后来取得了一些成果。贾老师笔耕不辍,每两年一本小说的节奏和坚持,更坚定了我踏实做研究的决心。我在学习他的坚韧和勤奋。
华商报:你如何看待陕西作为书画重镇在当下的定位?如果从哲学角度出发,你如何看待陕西书画目前的地位?
史雷鸣:陕西具备深厚的历史和文化遗存。文化和地理的关系是强相关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陕西的文化辉煌证明了它具备孕育优秀文化艺术的基础。在历史快速演进中,陕西和西安的现代性、多元性发展不足,这有很多层面的原因。
回到生活现场,表达生活现场,才是艺术的源泉和生命力。《废都》《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都是对生活现场的真诚感知和表达。我相信西安和陕西的文化基础和能力,同时也期待更开放多元的视野和多元的现代格局。
历史的归历史,我们需要寻找现代现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美学和生活感受以及叙述,尤其是都市化、国际化、现代性、人文化的。我希望年轻人具有艺术的活力并崛起,更希望他们的艺术能够被重视。
从哲学角度看,没有哲学的民族,难以成为伟大民族。没有哲学的城市,也是平凡的。巴黎的时尚和文化之所以引领世界,背后是三百年来的上百位伟大的世界级艺术家、作家在支撑,而这背后,是三百年来上百位世界级伟大哲学家、思想家的支撑。
我们需要寻找答案。西安不相信平庸。作为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东方节点城市,新时期的西安和我们都会寻找解答。
华商报记者王宝红
新闻推荐
9月13日中午,青年路小学校门外两侧都竖着铁制隔离栏,附近未见流动食品摊华商报记者马群摄9月14日中午12时许,环城西路小学校门外西侧约80米处的人行道上和环西综合市场外道路上,摆放了多家流动餐车华...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