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科技人才峰会暨“梦回长安校友行”活动在陕西宾馆隆重举行。会议结束时,现场主持提议:“退场时,请院士们先走!”针对这个细节,澎湃新闻在报道中评述:“‘请院士们先走!\’西部重镇陕西西安用这样一个细节展现自己打造人才高地的决心。”
表面的变化,起源于深层次的变革。西安市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人才是实现“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奋斗目标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走访慰问院士专家,每月定期参加“创业在西安系列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青年创业者座谈交流,多次召开人才专题会议提出明确要求。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带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简称“西安人才新政23条”),以市场为导向,以放权、松绑、服务、激励、环境为突破,聚焦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引进、评价激励、培育管理、服务保障等五大关键环节,首推人才政策“组合拳”,提出了针对性强、改革力度大、含金量高的23条重大举措,重点围绕“364”产业体系、“三区双创”及引进培育党政管理、经济金融、教育医疗、人文社科等领域紧缺型人才,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藩篱,这必将强有力地助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建设,为奋力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人才新政系统性强,精准度高,创新性强,市场化程度高,内容涵盖了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问题,标准提升、载体创新、方式完善,吸引力显著增强,同时,更易于调动引才中介机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人才创业创新。“西安人才新政23条”作为西安市现行人才政策的升级版,是西安历年来分量最重的人才政策,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可以说达到中西部领先水平,有的甚至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通过这项政策的实施,西安计划五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即5年内引进和培养国内外在西安创办企业或实施成果产业化的国内外顶尖人才5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30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1000名;引进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类人才10万名(其中参与“双创”人员不少于2万名),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类实用型人才80万名;海外人才5万名。
“经国治邦,人才为急。”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一名优秀人才,就能聚集一个创新团队,就能培育一个创新企业,带动一个创新产业,打开一片全新天地。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是今年西安市实施“人才新政”后引进的首位高端人才。“我希望以古丝绸之路为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世界一流的柔性电子研发平台与产业孵化基地,开展柔性电子技术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以及新一代军民两用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为国防建设和西部发展贡献力量。”谈到如何在西安发展时,黄维说。曾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硅谷工作的唐皓晨,回西安创业之后,就希望将硅谷的创新精神扎根在企业当中并传播出去。同时他希望在西安打造一个属于西安创业者的“本土硅谷”,使创业者为家乡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
据悉,“西安人才新政23条”颁布以来,西安市共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1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0人,地方级领军人才101人,人才净流入全国排名第四,西安“人才高地”的魅力日渐显现。
图为8月19日,科技人才峰会暨“梦回长安校友行”活动在陕西宾馆拉开帷幕。
(资料图片记者冯炜王旭东雷伟东见习记者柯希飞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丽莉)昨日,西安800路公交车厢内挂起了多块以党建为主题的宣传展板,让市民在乘车出行过程中学习和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党旗添光彩,为发展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