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交流的便利和开放,家长们了解到更多的育儿知识和理念,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方式。目前有些幼儿园在尝试国外的“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构建一个复杂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以达到孩子之间彼此学习,相互照顾,培养孩子包容心和责任感的目的。
听听妈妈们对“混龄教育”的看法
苹果妈妈:我个人不赞成。孩子的年龄差距还是会影响接受教育和学习的能力,小一点的孩子可能比较弱,一直在班里属于帮扶对象,没有成就感和优越感。我们家孩子在班里年龄最小,学习和适应能力都不是很好,要是混龄,孩子就更有挫败感了。
王妍舒的妈妈:如果师资配齐,混龄挺好的,有益于激发大孩子的成就感和小孩子的进取心。但是师资力量不够就算了,担心大孩子会欺负小孩子。
刘也驰的妈妈:我怕大孩子和小孩子玩不到一起去,小孩子容易被欺负。而且每年换一拨同学不利于感情培养,过早接受分离的伤心,怕孩子以后会不珍惜友谊,觉得友谊就是分分合合。
yoyo妈妈: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包括我本人也是。这也是我为孩子选择混龄幼儿园的原因之一。我的遗憾是永远感受不到来自亲兄弟姐妹的情感,独生子女感觉所有的世界都围绕着他一个人。有了混龄,社会性产生。大家担心混龄中大孩子会欺负小孩子,实际不是这样。yoyo在幼儿园不仅有哥哥姐姐照顾,他也学会了照顾别人。
孩子间的相互学习和照顾
比老师直接教更有效
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安文理学院幼师学院原院长刘迎接表示,混龄教育并不是什么舶来品,我国早期的幼儿教育受条件限制也处于混龄的状态,后来才逐渐细分,按年龄分班。混龄的好处在于孩子体验的广度变大了。孩子之间又不同于成人的交流方式,彼此之间更容易理解沟通。所以通过大孩子带小孩子的这种学习方式,效果要比老师直接教更快。
一直坚持探索混龄教育的静潼淳幼儿园园长李忠静说:“混龄教育的优势很多,它更开放更多元。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多,大多数孩子都很自我,想要就抢,抢不到就哭。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玩耍,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孩子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学会照顾和包容年龄小的弟弟妹妹。这些小孩子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大孩子的行为,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家长担心“大欺小”
园长担心小孩子自信心受挫
对于混龄教育,西安市未央区百巧幼儿园园长张玲玲也有自己的担忧:“我们园并没有进行混龄教育,主要还是和课程设置有关,担心孩子因为年龄限制无法完全理解课程内容。而且家长也会担心孩子的学习会不会受影响,会不会被大孩子欺负等问题。幼儿时期的成长是很快的,别看只差一岁,在理解力和身体协调控制上就完全不同。比如10米折返跑,6岁的孩子只要十几秒就能完成,但3岁的孩子是完全做不到的。长此以往,孩子会不会自信心受挫,也是我们要担心的问题。”
刘迎接认为混龄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孩子相处之间没有度的把握。毕竟孩子面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上很弱,解决矛盾的方式不同于成人是依靠语言,孩子主要靠推搡、抢夺等肢体行动。所以就会产生家长认为的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的现象,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大孩子都喜欢和小孩子玩。所以在混龄教育中老师就变得很重要,老师需要从旁观察孩子的行动,及时组织引导孩子的行为,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混龄教育课程设计难度大
对老师质量与数量要求高
虽然目前不少幼儿园也在尝试混龄教育,但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大力推行。有着丰富学前教育经验的刘迎接对此情况也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刘迎接说:“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每个孩子的差异很大,理解能力不同,这就给课程设计增加了难度。另外对于老师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更高。国外可以开展混龄教育原因在于师资比,他们一位老师只需要照顾四五个孩子,我们一位老师需要照顾十几个孩子的情况下,老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细微的变化。其次混龄教育主要以培养孩子性格意识和玩耍为主,不属于知识教育。孩子大班以后还是要接受集体教学,为上小学做准备。”
但刘迎接也表示,家长可以在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让孩子参与混龄教育,有助于提升孩子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综合实践方面的能力。幼儿园也可以适度探索混龄教育,发挥其对单一的同龄化教育组织形式的补充作用。华商报记者 沈思媛
新闻推荐
今日起业余组参赛选手可以领入场券了 万人登山挑战赛报名时间仅剩两天
“春满中国·醉西安”翠华山第十七届登山挑战赛赛事总冠名南洋迪克本周六,“春满中国·醉西安”2018翠华山万人登山节暨翠华山第十七届登山挑战赛将盛大开幕。此次挑战赛由西安市旅游发展...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