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幸福河岸边,两岸景色一览无余。种树的人群一拨接一拨,生态公园的雏形已经显现。很难想象这里一年前还是条臭水沟。
“我家就在旁边的柳林村。一到夏天家里根本不敢开窗子,臭得招不住。你看看现在,河水清亮亮的,再也没有臭味了。”柳林村村民张大爷对记者说。
据介绍,从去年6月1日开始,西安市未央区的幸福河综合治理及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正式开工,将用一条河道景观长廊,将整条河道景观串成一个整体。同时,将河流生态功能、自然涵育功能、景观美化功能紧密结合,通过区域截污、清水引流、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建成一个有功能湿地、有绿化景观、有亲水平台、有休闲广场的占地400多亩的生态公园。
这仅仅是未央区系统治水护水的一个缩影。据悉,自去年2月份正式启动“河长制”工作以来,未央区落实“五策治水”,全面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努力将区内每条河都打造成清水河、民生河、景观河。
让每条河流都有“河长”守护、推进“一河一策”、提升河道景观、邀请市民积极参与等,则是未央区“河长制”工作取得成绩的法宝。
推进“一河一策”
未央区境内共有4河1渠2湖(4河:渭河、幸福河、漕运河、河;1渠:沣三干渠;2湖:汉城湖和未央湖),设三级河长网络,实现每条河道有人管、管得住。在4名市级河长的领导下,未央区共设区、街、村“三级河长”38名、警长12名,共设置河长公示牌28块。以挂图作战的方式,推动“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紧密联系市级河道管理部门,建立日常巡查对接、问题反馈、联合整改机制,形成了共管共治的格局。
以治污水为突破口,按照“一河一策”,项目化推进渭河三条支流及沣三干渠治理,实施河长制项目3个、治污水项目5个,全力改善生态环境。以改善河流水环境为目标,消除“垃圾河”“黑臭河”。按照“一河一策”治理方案,集中开展河道“脏乱差”和“黑臭河”整治工作。
提升河道景观
坚持上下游、左右岸联动,水、岸同治,以河道景观提升为重点,实施 河、漕运河景观提升,推进幸福河生态示范河建设,全面发力,再现碧水蓝天。
实施 河景观提升:累计投资2000万元,栽植乔木26472株,灌木6.20万平方米,草皮16.50万平方米;安装仿石栏杆15.7公里,铺设防汛抢险道路6.46公里,设置绿化带防护网6.39公里。投资30万元,实施河环境整治项目,封堵3处排污口、拆除违建21处,清理垃圾3200立方米。
实施漕运河景观提升:累计投资2000万元,栽乔木4570株、灌木34780平方米,草皮4.8万平方米;安装仿石护栏11公里,设置绿化带防护网1.6公里。投资30万元,实施漕运河环境整治项目,铺设截污管道200米,封堵南玉丰、未央宫法庭、汉城垃圾压缩站3处排污口,拆除违建16处,清理垃圾4200立方米。
推进幸福河生态示范河建设:幸福河中段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4.36亿元,建设8.4公里截污干管,实现幸福河流域污水全截留、全收集,彻底解决区域污水直排问题。对幸福河中段2.8公里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设生态景观河段,引入清水水源,打造占地400亩,有功能湿地、绿化景观、亲水平台、休闲广场的高标准生态公园。截至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实现蓄水,二期绿化提升及附属工程基本结束,进入尾声。
发动群众参与
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未央区建立了河长制微信群和未央区河长制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宣传。并积极策划,营造良好氛围,通过骑行、播放河长制宣传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和宣传单、填写调查问卷、有奖问答等形式,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河长制实施,让群众更加了解推行河长制的重要性,并投身其中,同做青山绿水的守护人。
此外,为加强社会监督,未央区河长办还积极聘用了35名“市民河长”。“市民河长”将积极参与河长制工作,发挥监督职责,主动巡河并发现问题,对整治成果进行监督检验,确保河道整治真正落到实处。
下一步,未央区将紧盯目标,积极推动生态示范河建设,强化“系统治水、柔性治水”,遵循“抓支流、促主干”理念,切实推进区内河道综合治理,按照河长制目标,全面消除垃圾河、黑臭河,到2020年,剿灭境内劣五类水,2022年实现区内河流全治理,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华商报记者 张静
新闻推荐
6月20日,伴着独具中国戏曲元素的音乐,一群戏曲装扮的“小木兰”带来的中国传统杂技空竹技艺表演,拉开了创意民族音乐剧《丝...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