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180名听障大学生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上了一堂有意义的大学第一课。记者 张宇明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佳)还记得你的大学第一课上了哪些内容吗?9月14日上午,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的180名听障大学生,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上了一堂有意义的大学第一课。
来自辽宁的杨萍同学是工艺美术专业的大一新生,来西安上大学之前,她并不知道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有一个专题壁画展厅。学美术三年多,她通过努力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这个有听力障碍的大学新生,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西安,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城市和学校的包容与热情,让她一下子就融入了进来。
在壁画展厅里,杨萍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唐代壁画。为了让杨萍和她的同学也能享受专业讲解,博物馆派出了最好的讲解员与学校的手语老师搭档,为他们悉心讲解唐墓壁画的历史背景。讲解员根据这些特殊客人的专业背景,着重从唐墓壁画的艺术造诣和表现手法上做了侧重讲解。讲解员讲一句,手语老师就为他们翻译一句,虽然整个参观过程比普通游客要慢很多,但每一位听障大学生都聚精会神地盯着手语老师。在唐代艺术家留下的绘画珍品面前,这些刚刚进入专业艺术院校进行美术专业学习的学生,仿佛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与历史、文化及艺术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交流与对话,近距离感受了唐代艺术文化之美。
杨萍说:“唐代画家在画面中的虚实表现技巧、意境表现手法、线条绘画能力都让我很佩服。我在西安上的大学第一课,真是太让人难忘了。”
新闻推荐
每次来西安,都是一次对历史的“朝圣” ——访艺术8协会主席亨利-克洛德·顾索
■文/图记者孙欢作为全球文艺界的大咖级人物,艺术8协会主席亨利-克洛德·顾索曾担任法国多个博物馆馆长,并曾担任...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