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指导专家 雷春莲西安高新医院儿科教授
生长发育长个子的过程是一条单行线,错过了无法弥补,只能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家长们非常关注。很多家长为此困扰不已,比如很多父母身高都很正常,但孩子的却不高,排除一些病理性的因素,这其实是一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暂时性个矮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可能会永远错失良机。因此,当孩子表现出身高增长缓慢等相关迹象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父母个子矮
孩子长不高是误区
西安高新医院儿科雷春莲教授表示,不少家长认识上有误区,觉得孩子的身高受父母影响,父母矮孩子一定矮,父母高孩子一定能长高,虽然说身高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
现阶段,遗传身高是可以突破的。人的身高只有70%是由先天遗传基因决定的,剩余的30%受到后天的营养、睡眠、运动、内分泌、心理以及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孩子突破父母身高,充分发挥后天潜力超过父母身高很正常。父母个子矮的孩子,如果注重后天影响因素的调控,也会突破遗传身高,长得更高。
同理,父母个子高孩子就一定高,这个说法也不对。如果孩子在营养、运动、睡眠、心理及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等方面出现问题,会影响长高。孩子最终的身高,一方面要看遗传因素是否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发挥,另一方面要看后天潜力是否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过早发育
也要引起家长重视
雷春莲教授特意指出,因为现在条件好,孩子的饮食普遍营养过剩,很多孩子小小年纪,身高就超出同龄人一大截,导致家长对孩子身高过于乐观,其实不然。家长们要特别关注早长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人的骨骺在16岁-18岁的时候会闭合,一旦骨骺闭合,无论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再长高。而现在随着食物和环境的影响,20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早发育情况。
过早发育的许多孩子骨骺线会提前闭合,生长空间要比正常发育的孩子少,最终成人后身材偏矮,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小孩、矮大人”。根据以往对10万例不同年龄组的男女青少年跟踪研究证明,孩子早发育一年,身高平均少长7厘米。
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身高不用着急。这种想法也是大错特错,孩子出生第一年约长25厘米,第二年约长10厘米-11厘米,3岁到青春期之间,每年长高不少于5-8厘米,而青春期期间,则每年平均长高不应少于8厘米。如果生长速率一旦掉队,将为终身高留下隐患。
有研究表明,在100名等待“晚长”的孩子中,有97%的孩子都被断送了长高的机会,有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等待,固守“晚长”老观念,发现不长个子了才开始着急,最终贻误孩子的终身高。长高其实就是和骨骺闭合抢时间的赛跑,从小就开始跑,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一点点去追赶,起跑越早身高越理想。
治疗矮小症
最佳年龄6至10岁
雷春莲教授认为,如果孩子的年身高增长低于4厘米,家长需要考虑到孩子有可能患上了“矮小症”。在这段时期家长就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接受体检,一旦确诊孩子属于“矮小症”范畴,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矮小患者开始治疗年龄对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孩子的成年身高。国内70%的孩子11岁-16岁才开始接受治疗。而国外59%的孩子是在6岁-10岁开始接受矮小治疗。很多妈妈在孩子儿童期,对孩子的身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发现问题,往往孩子的骨骺已经闭合或接近闭合,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彭朔
新闻推荐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全面提高西安市防空警报快速反应和广大群众对警报音响识别能力,切实增强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