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翔介绍公司的新型催化剂
■记者张潇文/图
“凯立公司是我国精细化工行业贵金属催化剂的领头羊。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更是帮了我们的大忙,推动我们的总体研发水平迈上了更高的台阶。”11月中旬,冬雨绵绵,在泾渭新区的办公室里,气质干练的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之翔拿出公司的新产品样品笑着介绍说。
用途广泛
催化剂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张之翔拿出的样品五颜六色,黑色的粉末中泛着金属的光芒、深红的粉末、薄荷绿的粉末等看上去很漂亮,不了解情形的人会以为是画画的颜料,他介绍:“这就是我们的部分贵金属催化剂,一克的价值可比黄金贵。”其中一块看上去都是孔洞的“砖头”引发了我们的兴趣,“这个就是新研发出的废气净化催化剂,可以将各类化工废气转化成无害气体直接排放。”
张之翔为教授级高工,毕业于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MBA,历任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团委副书记、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物理化学所副所长、现任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还是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贵金属催化剂在医药、农药、香精香料、染料颜料等化工领域中使用非常广泛。全世界的产品特别是有机产品中85%以上的产品都要靠催化剂来合成,并且这些产品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据介绍,目前该公司所做的催化剂,品种有一百多种,如钯炭、铂炭、钌炭、氧化铝负载各类贵金属催化剂、均相催化剂、手性催化剂、环保催化剂等,形状有柱状、片状、颗粒状、粉状等,主要应用在有机合成领域。
老百姓日常服用的很多种药,特别是西药,很多都是通过催化反应合成出来的。比如目前主要用于临床重症感染治疗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菌素类药、降压类药等。农产品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过程中也都需要催化进行转化,近几年研发的新药大量使用贵金属催化剂,而且种类多样。
临危受命
西北院模式又一新成果
张之翔介绍:“2002年,当时我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物化所副所长,受命组建西安凯立化工有限公司(现更名为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公司由西北有色金属院控股,前身是该院催化剂研究小组。公司的成立,得益于西北有色金属院的创新模式:走‘科技为龙头,科技与产业并举’之路,建立集科研、中试和产业于一体的大型科技集团。”
万事开头难,张之翔肩负西北有色金属院催化事业的重托,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产业振兴项目、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等国家、省、市项目,主持完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主抓公司技术发展的同时,大力进行公司前期市场的开拓,2002年到2006年,四年时间,张之翔走遍大江南北,平均年出差200天以上。经过16年的发展,从最初注册资金100万元的小公司一跃成为注册资金7000万元的中型企业。
2015年西安凯立在新三板挂牌成功,2017年实现产值5.8亿元,利润4500万元,核心产品占细分领域市场份额的80%。2018年产值有望突破7个亿。
应运而生
工作站助力企业技术不断革新
“技术是公司的原动力,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国际上有名的大公司(如庄信万丰、赢创等),”张之翔表示,“目前在国内精细化工细分领域市场,我们公司市场份额比他们高。”
如今是智能+信息+互联网的合作发展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该公司开始谋划“知名科学家加盟”,经过多方了解和洽谈,聘请了中科院院士赵东元作为公司科技顾问,并在公司成立了赵院士工作站。赵院士主要从事介孔材料合成、结构和机理及其催化研究,张之翔表示,赵东元院士的研究领域与我们契合度很高,而且他的研究领域弥补了公司的技术短板,我们重点开展的是催化剂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而催化剂载体对催化剂研究也很关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催化剂的性能,以前我们是买现成,赵院士刚好是研究催化剂载体的。2017年和2018年双方合作日趋深入,该团队除了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还有陕西师范大学长江学者刘忠文教授,以及老一辈催化专家如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辛勤研究员、浙江大学陈诵英教授、吉林大学吴通好教授等。
“这些优秀科学家对科研前沿的催化剂发展非常了解。”张之翔带着记者来到了院士工作站,他表示,每次院士专家来公司讲课,都是一站两三个小时,中午也不休息,通过面对面或邮件往来答疑解惑,普遍提高了我们的技术研发水平,启发了做科研的方向。张之翔打了个比方:我们培养博士,只能使几个人慢慢提升,而院士专家的到来,仅仅今年就给我们上了三十多节课,老师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效果太好了,针对性非常强,我们公司科研的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专家们做现场实验演示一站三个小时,敬业的精神对我们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更重要的是,前沿学者的加入使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更加明晰,工作中有困难可以在工作群里及时交流。张之翔表示,有时候我们发过去信息都很晚了,院士专家们也都及时回复。有这个院士工作站平台,专家的专利技术可被公司以较为适中的转让费用优先直接获取,进而提高我们公司整个技术支撑力,促进公司开展并进入颠覆性前沿技术领域,继而提高公司在国内国际的技术水平。
目前,该公司与大连化物所、复旦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所均有广泛深入的合作。与陕西师范大学连同延长石油、204所共同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催化研究中心,与5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是4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
目标远大
向百亿产值进军
“西安市委、市政府对于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很重视。”张之翔表示,领导亲自莅临公司进行指导、交流及对接,西安市政府也为院士工作站成立提供了经费以及大力支持。没有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这项工作也没有办法顺利进行,院士工作站也无法快速建立起来并发挥它的作用。西安的“打造硬科技之都”、西安的环境改善在全国都引起了不小反响,吸引了全国各方面的人才来到西安、落户西安,助力科技发展。加上“一带一路”建设,陕西作为桥头堡,地位越来越突出,使得众多的科学家以及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也愿意来发挥他们的作用。西安本身的科技实力、科研的基础设施、研究的环境氛围都是吸引外来科学工作者的关键。
作为硬科技概念的发源地,西安硬科技“八路军”发展势头良好。张之翔表示,创新材料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先进的材料很多工业发展都是无法完成的。从航空航天领域来看,缺乏先进材料的支持,研究制造就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与阻碍。在建设富强中国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些新材料来支持发展。从健康来说,健康的食品、药品的合成生产都离不开一些材料支持,特别是催化剂这类新材料的支持。军工企业、3D打印技术、新能源汽车等的发展也都依托于材料的支持。
关于公司的未来,张之翔表示,虽然目前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发展不错,但是与世界的大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的产业想要向百亿的目标进军,首先要继续做大催化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型催化产业的开发、推广、应用,另外要通过催化来和合成一些新产品,产出化工新材料来解决我国对化工材料的需求。还有就是做到催化剂的循环再利用,把废掉的催化剂进行回收加工再利用,使它们能够成为循环体,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来解决废水、废气的处理,为国家生态工作的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最后还应发展化工催化新的合成工艺,特别是连续化的催化反应技术等。希望未来能与本省的一些优秀企业合作,共同推进能源工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光阴的故事 改革开放40年西安商业系列报道① 从“时尚黑洞”到“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商业40年“风花雪月”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改革开放40周年,西安商业把踌躇满志的青春给了...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