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兰增干在家中细心擦拭自己心爱的电唱机。本报记者马黎摄
本报记者马黎见习记者甘泉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曲子是从一部老旧中华牌电唱机里放出的,曲声悠扬,甜蜜中略带忧愁。唱片在机器上缓缓地旋转,由于有些划痕,播放中偶尔含着些嘶嘶啦啦的声响。
11月11日,天有些阴沉。见到兰增干的时候,他正独自待在自己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家里,听着邓丽君的歌曲。“我就喜欢这种感觉,含着些爆豆音,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沧桑感。”兰增干说。
在西安从事传媒工作20多年,兰增干除了爱好写字画画,对音乐也有着特殊的喜好。在他的家里,各类老旧的播放设备琳琅满目。记者看到,他的家里两部唱片机,一部是单声道、一部是双声道,还有许多20世纪80年代甚至60年代的收音机、录音机、CD机以及最近几年购买的MP3播放器、智能音响等。从传统到现代,兰增干家里的播放设备可以说是一应俱全。
“我从小就爱听音乐,在老家时,每天放学后我就蹲在村里的大喇叭下,等着喇叭中播放音乐。那会儿的音乐大多是革命歌曲。我觉得,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印记,每个时代的音乐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而要真正感受不同时代的音乐,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和曲子适合的播放设备。”兰增干说。
在兰增干家的书架上,摆着不同规格的黑胶唱片、磁带、CD光盘,还有存有音乐的SD卡、移动硬盘等。这些“珍藏”,既显示出收藏者对音乐发自心底的热爱,也镌刻了时代更迭的印记。
兰增干告诉记者,从中学到大学,听音乐最奢侈的播放设备就是单放机。那会儿一台国产单放机100元左右,进口的200多元。自己买不起,家里也不给买,只好借同学的听。那段记忆他至今还记忆犹新。参加工作后,兰增干就开始购置属于自己的播放设备。大概在1997年左右,他的工资只有800元,却花了150元买了台多功能电唱机。那台电唱机体积大,还有收录功能,随机赠送的一张薄膜唱片也很大,不好保存也不便携带。“那时候刚结婚,在西安市南二环边的祭台村租房住,最怕搬家,每次搬家,唱片机和唱片都得自己亲自抱着,生怕损坏。”兰增干说。
但是遗憾的是,那台电唱机最后还是损坏了。2001年在西安买房后,兰增干开始重新置办电唱机。可这个时候,市面上已经没有卖电唱机的了,只能自己去淘。从2008年至今,他先后淘了5台电唱机,其中3台中途坏掉了。现在家里的两台,他保养得非常好。尽管设备古老,片源很少,但有了音乐相伴,让独自来西安打拼多年的兰增干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尤其是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音乐会给我慰藉,给我力量。”兰增干说。
音乐虽好,但由于职业特点,兰增干需要经常奔波在外。出差时,他就没法听音乐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出差就带一台单放机,虽然体积还是有些庞大,但总算可以携带了。如今,他已经攒了200多盘磁带。
无音乐,不生活。为了出差路上有音乐听,他往往把其他随身的东西减了又减,只为能带上单放机。科技进步的速度有时是难以想象的。单放机流行几年后,CD机出现了。兰增干又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台随身CD机,还带有遥控器,线控耳机、口香糖电池,放在包里占不了多少地方,播放效果也不错。“买了马,还得配鞍。”他又陆陆续续买了不少CD光盘。
CD机购买不久后,体积更为小巧的MP3播放器又出现了。因为可以随身装在衣服口袋里,不用再随身携带磁带、CD光盘,尽管刚上市时价格特别高,兰增干还是购买了一部MP3播放器。“那时候,一部内存128兆的MP3播放器价格要好几百元,如果买纯进口的,歌词同步播放的,得上千元。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携带非常方便,待机时间也长,随时随地,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可以听音乐。”兰增干说。
买着买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兰增干突然发现,不用再购买音乐播放设备了,也不用再去花钱淘唱片和磁带了。只要有手机,想听什么音乐,动动手指就行。蓝牙音响、智能音响、数字音乐产品铺天盖地,迅速替代唱片、磁带等音乐载体。
“对于像我这样的音乐爱好者来说,现在是个好时代,只要喜欢,随时可以听到自己想听的歌曲。”兰增干说。
虽然有了网络,但兰增干还是割舍不了对老旧传统播放设备的感情,尤其是那两部唱片机。他总擦拭得干干净净,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下班回来,他就拿出一张老唱片放上去,听一首来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音乐,倾听唱针轻轻划过唱片发出细微的嘶啦声。这时,兰增干感觉自己听的不仅仅是音乐,更是岁月,是记忆,是难以忘怀的过去。
“改革开放40年了,听音乐的设备从无到有,从大到小,越来越精致,我庆幸自己经历了这么多……”兰增干说。
新闻推荐
●决定延续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政策并扩大适用范围扩大开放更大激发消费潜力●部署推进物流枢纽布局建设促进提高...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