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袁玥)2013年,一场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光盘行动”席卷全国,“舌尖上的文明”成为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5年来,西安在这方面做得如何?近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餐饮店和单位食堂发现,适量点餐,不剩菜、不剩饭已成为大部分市民的自觉行为,文明用餐正逐渐成为共识。
自助餐厅浪费减少
“服务员,打包。”22日中午,李家村一家餐馆里,和同事用完餐的小杨准备带走没吃完的菜品,而他带走的仅仅是半份麻辣鱼。
小杨是李家村附近的上班族,基本每个工作日中午都会和同事一起在外面吃午餐。“我们都是三四个同事一起吃,点上三四个菜,大家AA制,算下来一个人也花不了多少钱。”小杨说,因为都会按人头点菜,一般不会多点,不存在浪费,有时点多了吃不完也都会打包带走。
在小寨一家自助餐厅,十几桌顾客正在用餐。“宝宝,别拿太多了,吃完了再拿。”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在甜品区挑选食物,听了母亲的话,孩子把刚刚放进盘子里的蛋糕放回去了一块。“我从小就教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爱惜粮食是传统美德,不能因为是自助餐厅,就毫无节制地拿。”这位母亲说。
记者在餐厅走了一圈,发现顾客都是一人面前一到两个盘子。拿菜的时候,一些顾客还会主动劝家人或朋友“少拿点”。
记者看到两个客人刚离去的桌子上,除了一些海鲜壳、果皮,基本没有什么剩饭剩菜。“现在浪费情况跟以前相比好了很多。”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前些年海鲜自助餐厅刚在西安推出时,很多来的客人抱着吃撑才划算的心态,拿很多食物,发现吃不完或者吃不习惯就会剩一大堆,“光盘”几乎是种奢望。这两年好多了,大家都提倡“光盘”,客人们也越来越自觉,用餐的节约意识大大提高。
单位食堂节约标语随处可见
关于吃饭这件小事,自古就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醒我们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以往,浪费现象比较突出的单位食堂,记者走访时也发现有所好转,不少食堂都在显著位置贴上标语。
昨日中午,北郊一家单位食堂里,用餐的员工挤满了打饭窗口。“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汗水。”“浪费之举不可有,节俭之心不可无。”食堂的墙面上此类标语随处可见。红烧肉、猪肉粉条、红烧鸡块、西红柿炒鸡蛋……快餐窗口10多种菜供大家挑选,价格在10元~20元不等,此外还有面食窗口。
“师傅,米饭打半份就行。”一名女员工对打饭师傅说。由于窗口的饭菜都是定量的,一些女员工会要求少打米饭。“一份米饭太多吃不完,少打点总比浪费好。”一位女员工说。
12点半左右,很多人都已吃完饭离开,记者在餐盘回收处看到,大多数餐盘都比较干净,没有剩饭剩菜。回收桶里也大多是些骨头和菜汤。
一位食堂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年浪费现象少多了,大家都能做到按量取食,喜欢吃什么打什么。在管理上,食堂也会不断改进,比如统计每天用餐人数,食堂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第二天用餐人数及采购菜量;收集大家意见,不断改良口味……在种种有效措施推动下,“光盘”行动成效明显,食堂的泔水量比以前减少了一半。
新闻推荐
“西安将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起点” 访Max Mara中国公司市场总监夏先瑞
11月23日下午,参加2019西安国际时尚周新闻发布会的MaxMara中国公司市场总监夏先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千多年前西安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