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家底厚”也不能慢待文物

来源:安徽日报 2018-12-04 11:12   https://www.yybnet.net/

殷骁

近日,一则“西安杜牧墓沦为菜地”消息引发关注。 《华商报》报道,参加“杜牧墓保护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赶到杜牧墓遗址时,发现墓地竟遭农民长期无序开垦变成了菜地。对此,西安市文物局回应称,该市已将“杜氏家族墓”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保护,媒体报道中的“杜牧墓”说法并不准确,仅凭文献资料,不能确认其为杜牧墓。

西安市文物局的回应,有避重就轻之嫌。杜牧墓虽有存疑,但并非全然否定,且作为古墓在当地存在千百年,这一点无可置疑,有关专家探寻杜牧墓时,也是直奔此地。按文物保护标准严谨地弄清墓地的“名分”,当然有必要,但不能将之做为保护不力的理由,何况弄清墓地“名分”本就是文物部门分内之事。与其推脱责任,不如坦承工作存在不足。

作为不可再生的历史遗存,名人故居和墓地的历史文化意义不言而喻,本该得到妥善保护。杜牧的诗文流传千年深入人心,而今其长眠之地尚不能体面存在,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有种说法,陕西文物、遗址太多,有关部门资金和人手有限,管理难度很大,有些项目保护不过来。的确,老祖宗给西安留下不计其数的历史文化财富,作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可谓“遍地文物”,像杜牧墓这样的不可移动文物只能算“一般般”,何况其名分“尚未确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杜牧墓得到的保护有限,仅能维持原貌,也不至于任由无序开垦沦落至此。再者,不能以一地之眼光衡量文物的价值。杜牧墓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是对一地而言的,也是对国家而言的,杜牧墓在当地或许“一般般”,但倘若在其它地方又将何等“金贵”?以一地之眼光衡量,未免糟蹋了文物,当地或许无所谓,公众看来却无异于毁坏了国之遗存。

在振兴传统文化的今天,不少地方都在发掘人文历史资源,不惜斥巨资打造相关旅游景点,甚至为嫦娥、孙悟空等虚构人物的籍贯归属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却任由杜牧墓随意开垦而不管,“家底厚”固然可喜,但如果因此就不知珍爱、疏于管理,或者仅按文物保护级别和重要程度等而下之、区别对待,让所谓的“一般般”文物自生自灭,无异于暴殄天物。或者,即使从现实角度出发,及时、合理地保护杜牧墓,并与其周围的杜淹、杜如晦等历史文化名人墓地进行综合开发,使之成为连贯性景点,岂不更好,何乐而不为?

新闻推荐

妈妈怀里的“教育学”

盛夏五月,在古城西安的地铁车厢里,一位年轻妈妈正在为孩子烦人的哭闹郁闷纠结,苦恼不已。不管眼前这位年轻的妈妈怎样安慰、...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底厚”也不能慢待文物)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