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修鞋师傅,再次委托本报捐款1200元。昨日,受助大学生婷婷写信感谢“爱心修鞋爷爷”。
今年71岁的修鞋师傅,日前来到三秦都市报社,将兜里的现金递给记者,“你数数,这是1200元,希望通过咱们报社公益记者捐给贫困学生。”放下善款,老人摆手离去,依旧不愿留真名,只说化名叫立青:“1200元是我的一点心意,帮不了啥大忙。”在这之前,老人曾于2018年8月来到报社委托公益记者给贫困生婷婷捐了1000元。他并不富裕,修鞋淡季,平均一天收入100元左右,这1200元是他12天的收入。经过对接、商量,本报公益记者将其中600元善款转交给婷婷,另外600元善款转交给小月。
19岁的婷婷,周至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志愿者巩坤说,婷婷父母离异,母亲左手残疾,靠打工维持家庭生活,婷婷从小学习优异。小月也是周至人,父亲精神异常,在精神疾病医院治疗,母亲在西安做家政维持生活,孩子特别懂事、学习好。感恩于老人的资助,婷婷和母亲想当面向立青说一声谢谢。可是,立青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不足挂齿,谢绝了好意。
婷婷写了封感谢信,希望通过本报感谢好心人立青。信是这样写的,“敬爱的爷爷:您好!我叫婷婷,是受您资助的一名大学生,现在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学的是助产专业。我和妈妈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感谢您金子般的爱心!我来自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父母离异后,我跟母亲一起生活在外公家,母亲身体残疾,工作不便,外公和外婆也都年迈,生活非常艰苦。在这种情况下,我还能如期走入大学的殿堂,这与您和爱心人士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虽然未曾见过您,但是知道您已经年迈,希望您好好照顾身体,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
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强璐璐
新闻推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于近期公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