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西安SKP-RDV书店,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各自选看喜欢的图书。
本报记者陈卓珂
“图书不是书店的产品,书店本身才是。好书是书店打造品牌的起点。”
2月12日,在曲江书城选书的孙立昂告诉记者。作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她也是个十足的书迷。如今,西安哪里又新开了书店,曾是钟楼书店、外文书店常客的孙立昂都会去看一看。对于一个长期从事文学教育,又热爱读书的大学教授来说,她更看重的是书店的独立品格。
“比如北京万圣书园,尽管几经搬迁,但是客户群体基本是固定的。这就是对书品进行精选的结果。”孙立昂说,“对于图书的选择,体现了书店的个性。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书店,要么是追求大而全,要么是追求形式,忽视了书籍这个最核心的因素。”她的描述在曲江书城得到了印证。记者在展销区域看到,推介丛书多是《投资人生》一类的“成功学”快销图书,而三联出版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对图书品质要求较高的出版社的书却很少、摆放位置也相对偏僻,一些读者需要的语言类工具书、细分领域学术专著则出现在书城的缺货登记册上。
对于本土文化的展示,也是书店差异化发展的路径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中山文化产业园的精典书店就特设了重庆作家专区。“这就促进了书店和城市文化的互相成就。”孙立昂说,“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罕见。现在当人们想到诚品书店就会想到台北,想到钟书阁就会想到上海,想到西西弗书店就会想到重庆。”
“图书是书店打造品牌的起点,也彰显了书店的内涵。我们如何看待它的藏书,就会如何看待一家书店。”孙立昂说。在她看来,对书品的取舍不同是今天很多书店变成“商场”的根源之一。她说:“通过书籍打造书店品牌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这个过程需要和市民生活、本土文化进行长期的交流。”
新闻推荐
“我是第一次来西安过大年,这些天体验和参观了西安过年时的各种文化、民俗等表演,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世界中国》杂...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