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节后离家返程,父母保健店里“上班”。2月18日,本报以《老人缺的不是药和保健品是亲情》为题,报道了一些老人为了摆脱寂寞、盲目跟风保健养生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经各大媒体转载,引发热议。昨日大家在对这种现象及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发表看法的同时,也提醒老人及其子女警惕老年人“分离综合征”。
支持儿女不在身边花钱买开心
市民周女士说,她对老人经常到保健理疗店“上班”、购买保健品的行为能理解,儿女不在身边,对于“空巢老人”来说,目前请一位保姆一个月需要花多少钱?只要保健品质量合格,不夸大宣传,老年人可以适当选购。毕竟老年人跟年轻人不一样,生理机能退化,适当需要保健品来补充营养。
“到了六七十岁这个年纪,还有什么套路没见过?子女要是有时间陪我,我还会花这个冤枉钱吗?我‘走’了以后,这些钱也带不走,花钱买个开心,为什么不行呢?”市民蔡先生说,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做保健也十分普遍,因而对老年人做按摩、买保健品应当客观看待,只要消费合理、价格合适就可以。
市民高先生说,知道老年人缺的是关心,可整天忙于工作和生活的子女,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每天陪伴在老人身边?如果老人每天都能听到自己儿女叫“爸”“妈”,有多少老人会让别人喊他们“爸”和“妈”?高先生认为老人们花点钱买快乐没有啥。
市民蒋先生说,有些老人明知道受骗,也要去买东西,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孤单!好多老人现在都有退休工资,花钱买个晚年开心,这不是什么坏事。作为子女,应该理解老人,更应该多陪陪老人,不要认为老人“瞎花钱”了,就无休止地埋怨。
反对保健品不治病别给儿女添乱
市民秦女士说,看了报道以后,她深有感触。这两三年来,她母亲花了近4万元买回一堆理疗器械,其中两个玉石床垫花了1.9万元,一张按摩床1.1万元,一台理疗器6000元,还有宣称治颈椎的项链、手指理疗器等。这些钱,都是她和弟弟平时给的生活费。更让她想不通的是,受按摩理疗店工作人员的忽悠,母亲直接打电话跟她要钱买理疗仪。她要是不给,就会生气;她要给钱,丈夫却极力反对,造成家庭矛盾重重。
李女士说,“我婆婆从按摩理疗店回来说,那个地方的小姑娘和小伙子喊她‘妈’,还给她倒洗脚水。我就问她,以后你生病了,他们是不是也去医院给你付钱、陪床?结果婆婆好多天都不理我。她平时把退休工资一分不存,都买成了乱七八糟的保健品,生病了就成我们的事了。作为老人,也应当体谅儿女的难处,有人说是父母缺少子女关爱,才去外边寻求‘子女’,难道子女不用上班挣钱吗?为什么有的老人就不去买保健品呢?”
涂先生劝诫老年人说,“不要再被保健品的功效给骗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山中只见千年树,人间难逢百岁人。有病上医院,保健品虽然吃不死人,却也治不了病。很多老人的特点就是对死亡恐惧,有心理压力,吃不好,睡不着,整天心事重重,精神萎靡。人总是要死的,不如开开心心地活着,顺其自然,过好每一天。”
思考社区养老服务需更好“落地”
针对本报报道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评说,西安南郊一家大型医院老年病科高教授说,“年”来了,意味着孩子们要回来了;“年”走了,意味着孩子们也要走了。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儿女陆续离家,不少“空巢老人”出现了焦虑、恐惧、担心、情绪低落、不开心、不高兴等“先焦虑、后抑郁”的“分离综合征”,原有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身体疾病可能会恶化。因为这种心理因素会驱使身体疾病恶化,这种身体疾病又会反过来增加心理的压力。子女离家前,应尽量安排好老人生活;另外,老人们也需调整生活习惯,尽量多拓展娱乐、社交活动,多和老朋友走动。
高教授说,根据全国老龄委此前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到了7成。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是应对老龄化和空巢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30.3张,比2010年增长了70%。从老年需求看,更注重就近、便捷。较于集中居住的养老服务机构,更符合老年人心理和服务需求特点的,是在熟悉的社区中获得持续、综合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西安部分社区为老人提供上门理发、剪指甲、三餐等服务;东郊兰蒂斯城小区部分签约老人家中安装了智能终端。老人出现健康问题,可直接按家庭医生或急救键,接受健康咨询、预约挂号等服务。西安市老龄委工作人员说,应对空巢化社区养老服务还需更好的“落地”,使老年人的需求进一步的分类细化。在基层构建基础的老年人信息库,哪些老人是单独生活,哪些是老两口生活,特别是老两口中有一个人失能的情况下,都是高风险家庭。另外,可以让志愿者按时敲老人的门,经常进行生活问候。本报记者赵丽莉
老人缺的不是药和保健品是亲情
后续
新闻推荐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仅2017年,全国冠心病发病人数已高达1100万左右,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专家表示,心血管疾病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