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西安新闻 > 正文

三秦楷模 西安交大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 把科研成果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下)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9-02-20 02:30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在实验室与团队成员交流讨论相关技术问题 本报记者 马昭 摄他们是扎根祖国西部胸怀爱国之心的一群科技教育工作者,22年来,始终秉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坚持团结合作、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用丰硕的科研成果,解决了网络化系统工程诸多“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推动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优化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化、独立化、国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我们身边的“三秦楷模”——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

国家需要就是团队奋斗的方向

2018年,管晓宏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其科研项目“网络化系统安全优化理论与方法及在能源电力等系统的应用”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工作者的辛苦努力,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认可和肯定,让这群科技工作者欣喜不已。

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规模是世界之最,能源电力系统安全优化运行有巨大社会经济效益,也面临巨大挑战。团队成立之初,管晓宏院士敏锐地认识到网络化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安全优化,直接关系到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等重大问题。管院士介绍:“针对大规模网络化系统的优化问题,团队经过数年的不懈攻关,提出了创新的安全优化理论与方法,解决复杂混合动态、同构奇异、安全性解析判定和评估等多个公认难题。”

这一成果被认为是相关领域最全面、系统的成果,成果应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的电力和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取得了节能增效重大效益;应用于西北电网安全性分析,发现酒泉风电基地与黄河上游水电基地配合的安全瓶颈,成为国家论证第二输电通道建设的理论基础。团队年轻学者在楼宇微电网节能减排理论与技术上的突破,未来将改变人们生活的能源使用方式,将有广泛应用前景。

上世纪末全球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安全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团队前瞻性地开始了网络安全方面和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提出网络安全监控新方法,解决了高速海量数据下网络异常定位、无流量数据估计僵尸网络全球分布等难题。

郑庆华教授主持的税务大数据计算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被誉为电子税务的“金字塔塔尖”和“大脑中枢”。在国际先进、国内首创的国家税务大数据分析平台软件系列产品已为全国5000万法人纳税提供了“一对一”服务,每年处理数百亿笔业务,仅2016年就协助挽回税收损失392亿元。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关爱入微助力青年学者成长

“奉献报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团结互助”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鼓舞激励着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在知识报国、科技强国中体味着奋斗的幸福。年轻学者在这个团队成长过程中,一面感受师长的教诲,一面感受团队的力量。

采访中,管院士动情地说,在这个团队,也许我们不能给青年才俊们优厚的物质待遇,但我们一定能保证他们在这里有足够发挥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年轻学者陶敬说,为了年轻学者成长,管老师等前辈经常尽力为我们寻找创造到国外求学交流的机会,在选择研究方向时,管老师他们会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技术,亲自阅读国外的研究方向说明,给年轻学者良好的建议。

为了让年轻学者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理工类学生交流与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弥补这一缺失,管晓宏设计并着力推动了表达与交流课程和相关培养环节。他不仅担任课程组负责人,而且联合十多位表达与交流能力强的青年教师上讲台,从读写入手,从逻辑和形式两方面为学生授课。同时还为学生传授论文、演讲报告、电子邮件、个人简历、求职信等的规范写法,为同学们的职业生涯引路。

攻坚克难感受奋斗拼搏的幸福

多位年轻学者回忆说,10多年前刚刚进入这个研究团队开始从事网络安全研究时,工作室是一间其他部门长期放置闲置设备、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储物间,经过管老师的协调,师生共同动手搬走了闲置设备才腾出了房子,面对相对简陋的条件,管老师说,你们研究的是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前瞻课题,只要潜心研究,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一切都会有很大的改观。后来课题组的发展,验证了老师起初的话。

陶敬当年是一名本科毕业生,刚刚作为免试推荐硕博连读生便开始参与网络技术科研,他说,当时感觉压力很大,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反复多次,终于完成了第一个网络系统任务。交管老师审核时,管老师高兴地说:“这才是我想要你做的系统。”那时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当年12月,他还得到了老师自掏腰包的500元钱奖励,师长的鼓励让这个初涉科研的研究生感动不已。

科学研究一定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要舍得坐冷板凳。10多年前,一项由工程团队几位年轻学者完成的国家“863”项目课题进行评审时,缺少液晶大屏幕分屏、分系统的数据显示设备,管老师说,科研成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完整全面演示相关系统数据运行情况。于是年轻的学者们分别找来四部电脑和四部投影仪,采用在白墙上标注编号同时投影的方式,圆满地完成了演示验收任务,如今这一精彩难忘瞬间被定格在实验中心走廊上的照片中,成了永恒的经典记忆,它时刻鞭策每一位学者,面对科研难题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张彦刚

学习“三秦楷模”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新闻推荐

一觉醒来 车玻璃上“镶”块砖 车停在小区 半个月内被划又被砸

一块砖砸中王先生的车玻璃砸中王先生车玻璃的砖昨日仍放在事发地“我晚上把车停在小区楼下,一觉醒来,发现车的挡风玻璃...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三秦楷模 西安交大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 把科研成果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