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西安小寨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华润万家Blt精品超市内,保健食品种类繁多。本报记者马黎摄
本报记者马黎实习生李冠芸尚倩玉
拿到体检报告的王鑫在看到7项异常指标后,立即上网下了一笔大订单:钙片、蔓越莓胶囊、辅酶Q10、护肝片……这笔订单足足花掉了她近半个月的工资。“为健康投资,我觉得值得!”2月19日,王鑫对记者说。
说起保健食品,大家首先会联想到老年人。其实,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了“朋克养生”,即一边过着不规律的生活,一边通过保健食品进行补救。曾经抱怨父母购买保健食品的年轻人,也正游走于保健食品的“江湖”之中。有数据显示,90后比50后更加热衷保健食品,他们的购买量已经达到约50%。
一年轻人成保健食品消费“新力量”
在西安北郊一家外企工作的90后林琳是一名保健食品忠实爱好者。每天,她都至少要服用三四种不同品牌的保健食品,pola美白丸、Swisse护肝片、MoveFree骨胶原维骨力片……如果晚上吃多了,还要再来一杯青汁。
从柜子里琳琅满目的进口保健食品里挑选几粒合适的吃下去,已成为林琳的惯例,也是一件颇有仪式感的事情。在林琳看来,保健食品或者能帮她补充胶原蛋白,或者能缓解加班带来的疲劳,或者能帮助调理肠胃……保健食品是她开启“美好一天”的重要一步。
林琳发现,周围有不少人也在服用保健食品,大家还会时不时地相互交流使用感受。“你看,我最近吃了胶原蛋白,皮肤都有弹性了!”“我最近睡眠比以前好多了,多亏了睡眠片。”每当这时,林琳也会加入其中。“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保健食品发挥了作用,但我现在确实离不开保健食品了。”林琳说。
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不仅推动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保健食品市场的稳步前行。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约1200亿元发展至2020年约1800亿元。众多医药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保健食品市场,海外保健食品商也加速在华布局。
2018年天猫平台“双11”活动榜单显示,在最受欢迎的进口商品品类中,保健食品位居第一。在天猫“双11”进口品牌top榜中,澳大利亚保健食品品牌Swisse位居榜首。除此之外,top榜上的10个品牌中,有3个是保健食品品牌。
与老年人有所不同的是,对“国产和进口保健食品哪个更好”这个问题,年轻人有着自认为更加科学的判断。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研中,41%的被调研者认为国外的保健食品更好。天猫国际数据显示,进口保健食品消费者中,80后、90后年轻人占比高达60%,其中80后约占36%,90后约占24%。
二养生日趋年轻化
“因为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我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林琳说,对于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保健食品除了保健功能,同时也充当了一种心理安慰剂,成了抚平焦虑的“神器”。吃了外卖,来两片;熬夜了,来两片;没时间锻炼,再来两片……毕竟,与坚持运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相比,服用保健食品要容易得多。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林琳一样试图通过服用保健食品来改善自己健康状况的年轻人不在少数。2019年1月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有96%的公众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表示担忧。在对自身实际健康情况进行评分时,只有10%的公众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可以达到9分至10分,同时,90后群体的健康自评分最低,仅为6.6分。
诚然,在学习和工作节奏加快的当下,许多年轻人面临健康问题。保健食品的购买热潮,折射出年轻人对身体健康状况的焦虑。有调查结果显示,接近95%的白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饿了么“医药健康”频道为期3个月的医药咨询数据显示,有63%的90后用户曾咨询脱发、生发问题,有48%的80后用户关注肠胃健康问题。同时,基于减肥、美容等需求,含有胶原蛋白、葡萄籽、蔓越莓等成分的保健食品非常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此外,运动营养型保健食品也逐渐向大众消费人群靠拢。
有专家表示,年轻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提前“养生”,这是好的信号,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保健食品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反映出,现代人已经从能吃饱向均衡营养摄入、利于身体健康的饮食方式改变;从有病治病向提前预防转变。但是,如何科学理性看待和服用保健食品值得我们深思。
三专家:身心健康不能依赖保健食品
那么,年轻人到底需不需要吃保健食品?如何正确服用保健食品?2月19日,记者采访了西安市中心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刘怡欣。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它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的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正常人只要饮食全面均衡,就能满足身体基础的营养需要。如果做不到均衡膳食,以至于缺乏某些营养成分,那么可以适量补充一些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等类型的‘膳食补充剂’。”刘怡欣说。
“首先,保健食品的宣传功效只是在少量人群研究或者动物实验研究中有效,缺乏大规模人群临床试验,很多功效只是初步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而商家往往夸大功效,并鼓吹其具有强大的研究理论基础。其次,很多商家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保健食品显著的效果,在其中违法加入药物成分,却又以‘纯天然、不吃药’等作为营销噱头。这种情况在减肥、降血糖、降血脂等保健食品中比较常见,是‘挂着保健食品的头,卖着药品的肉’。”刘怡欣说,这种违法添加的药品会损伤身体健康。
年轻人对保健食品普遍存在3个误区:保健食品价格越贵越好;保健食品吃多了对身体好;保健食品能治病。刘怡欣认为,选择保健食品时,适合自己最重要。比如维生素补充剂,药店里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就可以;过量服用保健食品会增加肠胃以及肝肾负担,出现毒性反应;保健食品的某些功效性成分能够调节人体机能,例如起到一定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它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最多只是充当辅助治疗,无法代替药品治疗。
对于现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朋克养生”,刘怡欣认为,这是一种明显的本末倒置。“朋克养生”只是年轻人在追求享乐同时的一种自我安慰,想靠这种做法来弥补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损害,无异于自欺欺人。
“想要保持健康,营养是关键,运动更不能少。”刘怡欣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中提出了六点核心推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这几天雾霾一直在困扰着大家的生活,今天大家外出还要做好防霾工作。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报,22日:陕北阴天...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