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扬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以读书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在陕西省各高校纷纷展开。莘莘学子畅游于书海中,用读书充实人生,书香满溢校园。
“杨同学、夏同学,你们被西安交大点名啦!”当天,西安交大官微推出了关于“借阅之王”和“图书馆达人”的文章,经济与金融学院的杨同学以一年借书313本、夏同学以一年入馆1598次雄踞借阅量和入馆次数榜首。
看到这些 ,同学们纷纷留言:
“今年就要离开了,剩下的日子一定要多去图书馆看书。”
“向优秀的人看齐!”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回忆起本科时期就曾获得过学校的读书之星,研究生阶段更要加油啦。”
去年,西安交大在世界读书日前夕就发布了“100本经典”书单,该书单针对大学各年级学生特点,每年为大家推荐5本必读书目和20本选读书目。这些书兼顾古今中外、涵盖理工医文等多个领域,注重人文思想和学科知识互补。
作为西安交大“四个一百”育人行动计划的内容之一,阅读100本经典书籍旨在帮助同学们优化知识结构、培养科学思维、拓宽学术视野、滋养精神世界。为此,西安交大图书馆布置了阅读专区,并把“100本经典”数字化,建立起电子书专题网站。
4月21日,长安大学举办了“缤纷四月·诗约长安”青春诗会。活动现场,醉人的樱花道里,幽静的凉亭下,碧绿的芳草地上……伴着悠扬婉转的古典乐曲,身着汉服的同学们结伴穿梭,徜徉其中,诗词朗诵、诗词情景表演、乐器弹奏等形式,结合汉服体验、书法表演、诗词接龙等节目精彩呈现,让同学们品鉴中国古诗词之优美韵味,恍如来了一场秦砖汉瓦间的时光穿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学校研艺团一首《长恨歌》震撼全场。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曲《离骚》,以情景表演朗诵的形式把诗人屈原与国家共存亡、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来自教职工文学艺术协会老师们动情的一首《长安大学赋》,引得无数师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文传学院孙希娟教授从《诗经》谈起,梳理了我国诗歌的发展史和历代诗歌的特点,带领各国留学生们表演了《古诗词串烧》,展现了中国传统诗词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
诗意不在远方,就在每个人心中。长安大学“缤纷四月·诗约长安”青春诗会以诗会友、以诗畅情、以诗扬志,用新时代长大师生蓬勃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现了中国传统诗歌之美,在感悟悠久瑰丽的诗歌中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山水田园、莺歌燕舞是诗,与同学们专业有关的色彩、线条、结构也是诗;雄浑激越、轻灵优雅、壮丽崇高是诗,青春、爱情、视野、理想、智慧和守望更是诗。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深刻感受。2017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同学表示,这次活动将中华诗词、汉服与校园场景巧妙结合,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激发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坚定了努力谱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的决心。
陕西师范大学官微上推出了题为《拥书自雄,探求知识真理;抱道不曲,争做筑梦新人》的世界读书日倡议书,倡议书充满感情地写着,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者真知灼见的积累。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无论男女、老幼、贫富,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倡议书呼吁同学们“多读书”,在阅读专业知识书籍的同时,也要多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以扎实的知识储备驾驭人生;“好读书”,放下手机,远离嘈杂,寻一方净土,手捧一本书,在读书中体味人生,在读书中成长成才,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读好书”,多阅读经典书籍,从经典名著中汲取精华,从圣贤哲理中感悟真理;“会读书”,要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
新闻推荐
五一假期 游 又到“五一”小长假 西安周边景点逛吃方便吗?服务如何? 华商报记者提前帮你去探营
大雁塔北广场地面设置的提示,可以方便游客快速找到公共卫生间“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外出旅游是不少市民的假日选择。但旅...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