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西安一位奔驰车主新买的汽车发动机漏油,遭遇维权难”事件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汽车消费维权问题备受市民关注。对于大件商品消费,市民还是要擦亮眼睛,保留相关购买凭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安庆晚报》4月17日)
在众多媒体的聚光灯下,依靠监管部门的介入,西安奔驰维权车主近日与商家达成换车补偿等和解协议。无疑,西安这位车主是幸运的。但这份幸运能否惠及其他消费者,乃至与商家能否建立一种正常的交往模式?这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虽然随着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持续,但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现实生活中,常可看到不少消费者深陷维权泥淖而不能自拔,即便是消费者“占理”,经历了与店家的拉锯式谈判,耐心也很容易被消磨殆尽,最后不得不妥协了事。如果消费者忍无可忍,诉诸法庭,结果并不乐观,维权成本也过于高昂。这就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是对市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公平、净化市场秩序能力的新考验。
其实,绝大部分消费者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并不苛求每次购买的商品或服务都完美无瑕。他们也知道,质量再好的商品,也难免偶尔出现问题,他们只是希望在遇到问题后,商家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高效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推脱敷衍打太极。这也是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特别是大件贵重的商品,能否提供到位的售后服务,已成为他们选择购买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售前售后服务早已成为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建立完善合理的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积极回应解决消费者诉求,才能让商品赢得市场,赢得口碑,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要畅通消费者的正常维权渠道,作为消费者仅靠擦亮眼睛,保留相关购买凭证,很难如西安女车主那样侥幸的维权“成功”。要知道,“消费者是上帝”的说法,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不过是营销的说辞而已,并不能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切实保障。因此,我们的市场监督和执法部门要与时俱进,举一反三,将其上升到整个消费市场的一次自我检视,推动针对整个维权环境下的反思与改进,要主动积极的介入,敢于“亮剑”,让法律长出牙齿,为消费者撑腰做主。不能让消费者的正常维权渠道被阻塞,只能靠“哭诉维权”。要通过严格执法,倒逼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这不仅是在依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打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也是在客观上改善我们的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西安4月28日电(记者李浩)“爷爷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他短暂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受尽千般折磨始终不向敌...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