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水告诉女儿开车途中的注意事项。
■文/图记者高瑞
25岁成了一名公交司机,一开就是30年,安全行车1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多圈。
曾有10年,因为司机不够,他一个人开一辆车,披星戴月,早班是他,晚班也是他。尽管辛苦,但每每提起这个职业,他都满是自豪,“我这辈子,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公交车上,我妻子也是公交人,我女儿今年也成了一名公交司机。我们这一家和公交缘分太深。”王东水说。
父亲:无悔成为公交人
4月26日下午,记者在西安公交岳家寨场站见到了276路公交车驾驶员王东水。女儿王童静是33路公交车驾驶员,当天父女俩都是早班,可以相约一起回家。
王东水今年55岁。1989年,25岁的他从部队退伍后分配到了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第三公司,成了一名光荣的公交司机。王东水回忆,当时厂区很简陋,都是些小平房,只有两个维修车间,全场总共100多辆车,公交车型也是老解放和大通道。
这么多年,王东水常常早出晚归。如果是早班,早上4点多就得起床,出车前检查轮胎气压、车身胶皮及玻璃、刹车、方向、仪表盘、座椅扶手等,6点首班准时发车,下午1点半至2点休息。如果是晚班,晚上回到家一般都接近凌晨了!
王东水说,没有空调车之前,开车很受罪,夏天外面气温37℃、38℃,他们在车内还被水箱、机器烤着。一些车辆太旧,水箱盖子盖不严,水汽直往外冒,整个夏季腿上、身上热得长痱子;胳膊、后背因为汗水出太多,最后干了用手一摸都是盐。冬天早上发车前,刺骨的冷;车辆密封性不行,开起来速度快,风呼呼地直往身体灌。
公交三公司一车队党支部书记李伟告诉记者,以前因为司机紧缺,两班倒轮不开,所以一些司机就承担起了一人一车的重任。王东水是党员,驾驶技术也好,工作任劳任怨,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王东水跑的是“两头班”:早上天不亮出车,中午回来休息一会,下午再出车,深夜才回来,整个高峰期都在外面开车。他在公司获得的荣誉有一摞。
女儿:我爸是我最好的师傅
爸爸是公交司机,妈妈是售票员(后为调度员、内勤,现已退休)。在女儿王童静眼里,儿时父母的陪伴很少。她没上学前,爸妈白天会把她寄养在邻居家。大一点,备好吃食把她独自锁在家里。上学后,她就跑着和同学玩,很晚也不回家。同学问,她也只是淡淡回答:“家里回去也是我一个人,还不如和你们一起玩。”
工作的特殊性,使得王东水和妻子都没有正常的节假日,包括过年也在岗位上!虽然时间过去十几年了,但是只要提起父母陪伴少,王童静还是会委屈落泪,她说:“过年别的孩子都有爸妈陪,我爸妈都在工作,我一个人在外婆家过年。孩子们开玩笑说,爸妈不要我了。我打电话,他们因不方便,都没接。我就真的以为大人不要我了,哭得很凶。这件事,我现在都记得。”
长大后,王童静渐渐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同时她也觉得爸爸开着大大的公交车很帅;如果她也开着公交车,那一定很酷。今年3月份,王童静正式成为一名公交司机,但她感受最深的是方向盘上责任重大,因为一车人的安全都在她身上。
王童静说:“我爸是我最好的师傅。刚出车时,他和我妈都不放心,我开夜班时,他们都会过来陪我。遇到不懂的,我都会问他。他叮嘱我最多的是:‘不要抢,不要急,安全是第一。另外公交是服务大众、与人方便,一定要搞好服务。’”
正说着,王东水电话响了,妻子来电询问父女俩何时回家吃饭。王东水边走边对记者说:“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为公交事业奋斗终生。再有三年,我就圆满退休了;如今女儿又成了一名公交司机,某种意义上像一种传承和延续,我还是很骄傲的。”
新闻推荐
维护市场良好秩序 打造一流消费环境 临潼200余商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
本报讯(记者张利平通讯员陈晓棋)4月29日,临潼区举行旅游市场商户诚信经营誓师大会,来自景区、餐饮、玉器、酒店、土特产等涉...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