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对中国青年有了更多新的要求。“五四精神”更是一种传承,顺应时代的发展,体现着不同时代特点的传承。面对社会多元化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医生守护着最初的职业理想,凭借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真诚的付出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也为自己的青春岁月留下一份不悔的答卷。这些医务工作者是可爱的,更是值得敬佩的。
>>主人公简介
窦权利,主任医师,西安市胸科医院神经结核科二病科主任,陕西医学会委员。
窦权利是一位擅长“画画”的医生,他的口袋里永远放着纸和笔,时不时就掏出来画一张。当然,他画的不是花鸟鱼虫,画的是医院里非常常见的胸片。窦权利的画是他和患者交流的“语言”,所以大家都叫他“生命画师”。
手绘胸片
让患者更清楚自己的病情
大学毕业后,窦权利就一直在西安市胸科医院从事结核病临床医疗工作。刚工作那会儿,医院的胶片很紧张,一个患者住院时拍一张X光片,经过三个疗程治疗后才能拍第二次X光片,而这中间只是通过X透视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也就是说“只看不拍”。所以,当时医生要给患者解释病情,就只能用手绘。后来医疗条件好了,胶片不紧张了,医生们也就不用再画了,而窦权利却一直坚持下来,因为他知道,让没有医学知识的患者完全读懂一张X光片是很难的。
这些年,到底画了多少片子,窦权利早已记不清了。“我也没办法计算,反正只要是我看过的病人,每一个都要画图,因为按图讲了以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了解了,对他下一步的治疗方法也理解了,就安下心来治病,心理负担也会减轻。”窦权利说,直观的绘图,生动的讲解,可以让患者在了解自己病情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法。
窦权利在每一张画上都标注了患者的名字、床位等基本信息,也分别按时间顺序对它们进行保存。有的纸张已经微微泛黄,但至今,他依然能清晰地记起每一张图所记录的患者的情况。
用散文诗记录和患者共抗病魔的点滴
“好医生不但治病,而且治心。要想走进病人的心,就得先把病人放在心里。”窦权利常以此自勉。在窦权利所在的科室里,有一个病人和医生进行交流分享的微信群,这个群叫“每天恢复一点点”。“建这个群是为了便于和病人交流。有时候有的病人突然有一个想法,但是医护人员不可能24小时待在身边,所以他发到这个群里,谁负责的病人谁就可以直接回复。”窦权利是这个群里很活跃的一员,有时下班后,忙碌了一天的他还会特意在办公室多留一会儿,专门给微信群里的病友们写点东西。
和患者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窦权利都一一记在心里,大家眼中不善言辞的他喜欢诗词,也常把想对病友们说的话写进字里行间。所以,窦权利常常会写一些散文诗记录和患者共抗病魔的点滴,这是一种别样的情感。华商报记者 王玮
【记者手记】
无论出诊还是查房,窦权利的兜里永远装着一叠对折过的A4纸,手掌大小的纸方便携带又能随时写写画画。和病人交流的时候,他寥寥几笔就能画出患者的肺部病灶图。把病人的情况画在纸上,把病情记在心上,和病人讲解病情时就清楚明了。从当医生起,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到现在。窦权利不仅是青年医生学习的对象,更是青年医生为之骄傲的模范。
事情做到极致
连运气都会偏爱你
>>主人公简介
李洪洁,陕西祈康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雁塔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董事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个人会员。陕西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委员,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
从一个军人到一家医院的“掌门人”,这个行业的跨度还是挺大的,是什么让二者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陕西祈康医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雁塔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董事长李洪洁给出了答案,他说:“事情做到极致,连运气都会偏爱你多一些。”
关键词:坚信
陕西成了他挑战自我的“比武场”
1992年,李洪洁结束了三年的军旅生活,成为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经济管理系学生。毕业后,二十出头的他去了北京,进入了中美集团。公司当时的战略转型是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医院,李洪洁以自己的能力被列入调遣外地作为医院管理人员的名单中。
“我要去西安,西部需要开发。”西部需要更强大的民营医疗来补充医疗资源,中美集团需要在西安为西部城市的战略发展“打一个样”。李洪洁虽然内心忐忑,但他坚信自己可以在这里打一场“胜仗”。
关键词:非典
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
“确实有点倒霉!”李洪洁提到来到西安经历的第一个挫折,“2002年我们进驻西安,托管了西安市雁塔区中医医院,实行国有医院改制,这在当时的陕西尚属首次。但天有不测风云,医院刚装修好,过了个年就遭遇了非典。”这对李洪洁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
“我是当兵出身的,更加知道坚持、坚守的意义。”随着“非典战役”的结束,当时医院以肾脏病为“拳头”科室发展的结果显然不错。经过十余年发展,医院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从雁塔区到全国,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关键词:扩大规模
政策新风向带来新契机
随着医改政策的变化,私有企业不能托管公办医院及科室,于是有了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西安同济医院。因为“同济”这个名字不是唯一性的,李洪洁在2014年做出重大决定,将“同济”更名为“祈康”。如今的祈康变成“大专科、强综合”的综合性医院,涵盖内、外、妇、儿等科室,并实现了良性运转。
除关注医院发展外,李洪洁也关注公益事业,援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大学生、为受灾群众捐资捐物,并设立专项“爱肾”公益组织“红腰带”帮助更多的患者。
关键词:坚守
为陕西医疗发展献计献策
作为陕西省政协委员,李洪洁时刻关注医疗行业的发展问题。在今年的省政协会上,李洪洁再次提案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真正解决看病难问题。他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各级医院干各级医院的事。此外,作为陕西省最早实施城市医联体试点“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成员单位,祈康医院采取多种方式为转诊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采访中,李洪洁多次提到“坚守”,正是因为他的坚守,才有了祈康医院如今的模样;也正是因为他的坚守,才将祈康打造成中西医结合的引领者。华商报记者 王玮
【记者手记】
“让百姓持续信赖和选择,让员工持续成长和受益,让政府持续信任和放心,让医院持续发展和强大。”这是李洪洁经营的祈康释放出的真实感。李洪洁是一个喜欢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医院的点滴细节印证了“极致”,就连办公桌上的简报都是李洪洁亲自动手做。我们相信在他的这份“极致”下,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会为陕西百姓的健康多一份佑护。
几千页的专业教材 多种动物的活体实验
小丫头变身内科“女汉子”
>>主人公简介
曹瑜梦,1992年生,医学硕士,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2017年7月来院工作,2018年5月荣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团员”称号,现任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3篇,参编专著1本。
提起“90后”,许多人首先会联想到“不靠谱”这个词。如今,有更多的“90后”用实力证明着他们的优秀。
上学时:胆小的她闯过“动物实验”关
出于对医学专业的兴趣,曹瑜梦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并被顺利录取。
自从踏上学医之路,一本本几千页的专业书成为求学途中的一座座“大山”,不仅要牢牢记住知识点,而且要融会贯通,加之七年制近乎严苛的淘汰机制,曹瑜梦白天晚上泡在图书馆、自习室,用无数通宵达旦的努力来完成学业。
作为医学生,难免要面对一只只活生生的实验动物,老鼠、蟾蜍、兔子,从小就胆子小又喜欢小动物的她,一开始总是紧张地躲在同学身后不敢上手。为了自己的“医生梦”,曹瑜梦觉得必须迈出动物实验这一步,她不断为自己加油鼓劲,练习徒手抓蟾蜍、给小白鼠注射,抓住每一次机会磨炼自己,“女汉子”就是这样渐渐炼成了。现在的她,面对手术淡定自若,沉着应对,并且十分注重在手术中学习总结,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工作中:“特殊”患者坚定了她的信念
毕业后,曹瑜梦进入交大一附院心内科工作。但作为经验匮乏的“小大夫”,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临床工作中,如何消除病患对年轻医生的顾虑,如何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她迷惘过,也犹豫过。
此时,一位“特殊”的患者让曹瑜梦坚定了信念。他是一名多浆膜腔积液的患者,身体状况很差,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曹瑜梦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为患者抽心包积液、抽胸水、做检查。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救治,患者终于康复出院。出院当天,他感激地与曹瑜梦道别,并热情邀请她到家中做客。
患者的朴实和真诚令曹瑜梦非常感动和欣慰,“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拯救生命后的成就感。”从此,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华商报记者 王玮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除了门诊、会诊、收治住院病人的繁忙,10个小时以上的连续手术,二三十公斤的铅衣和有可能面临的辐射都是工作常态。高强度的工作,“逼着”女医生成长为“女汉子”,但在曹瑜梦看来,“女汉子”反而是对心内科女大夫的一种褒奖。
面对未来的成长之路,曹瑜梦既憧憬期盼,更觉得重任在肩,惟有不断努力,不懈奋斗,才无愧于“医生”的称谓。
新闻推荐
英烈档案刘伍,又名刘建章,化名张础森,1924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1938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