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24日,再过1周,就是2020年元旦了。生于1935年的西安和平中学办学人杨积棋先生,已是耄耋之年,他85岁了。他每天几乎工作16个小时,所以大家都笑称,他的教育工作干了100年。
他1970年开始当学校领导,至今已50年。他当校长的50年来,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看门房、进课堂;捡地面上的垃圾、订计划、写日志,接待来校讲学的专家、与违纪学生谈话;关注食堂里学生用餐、到公寓劝导学生躺下休息;做校园建设规划,在工地上捡半截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无所不做,无所不管。
功成身退他依然坚守教育一线
他是个能吃苦、爱劳动的平常人,也是一个好学习,勤思索的智慧人。
1970年,他在庆安第二小学工作一年半,获得杨愚公的称号;
1972年,他在庆安第三小学工作的一年半,获得杨(洋)机器的美称;
1974年1月起,他在庆安中学的18年,一度被叫做杨队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长)。
退休后,1996年,他创办西安市信德中学(初中)。暑假期间,他不顾酷暑,顶着太阳,在街道、进村庄贴广告、发简章。
1997年1月莲湖区教育局在市69中进行体制改革,实行国有民办,从此摘下西安市第69中学的校牌,莲湖区政府任命杨积棋先生为改制后信德中学的校长。
1998年7月,总后3507厂领导将子校的中学部交给杨积棋校长,实行企有民办,从此,西安市信德中学成为公办为主体,融公办、民办、企办为一体的联合体。
西安信德中学发展高峰期间,莲湖区教育局收回69中学,杨积棋毫无犹豫地将“信德中学”这个金字招牌留给莲湖区,留给69中学,这时杨积棋先生已是67岁了。
3507厂中学部的承办期也将到期,跟着杨积棋校长办学的500多名师生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杨积棋先生找到全国文明村——和平村,在103亩的土地上建起了1.5万平方米的楼房,为学校配置了理、化、生10个实验室,6个准备室和库房,语音室、微机房各两个,一个容纳100人以上的多媒体教室,3万多册图书、近百种报刊杂志装备了1000平方米的图书馆,千名师生在400米环形跑道的大操场上举行升旗典礼,市、区教育局领导多次来校考察、指导,定为省标准化高中上报。2005年区文明办、宣传部为和平中学挂上文明校园的牌子。正当学校生机勃勃向上发展的时候,学校的资金链断了,杨校长无可奈何地将校园转让给和平村。
乘风破浪用心做好教育
几经辗转,终于在2007年7月的一个雨后晴天,和平中学在沣镐西路182号——原西安翻译学校老校园隆重举行结业典礼,会上,1300多名师生意气风发,立下誓言,离开和平村,把和平中学的大旗扛进城里,让和平中学大旗在古城西安高高飘扬。
2013年学校搬进昆明路22号——西安技师学院。该院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符合办学标准。他确定在此实施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的计划。创标工程刚刚开始,就接到技师学院紧急通知,让学校立即搬走,于是,杨校长又加紧寻找校园,准备搬迁。
杨老校长创办和领导下的西安和平中学,从和平村到昆明路,十五年来,得到市、区教育局的关怀、支持和包容,在社会各界支持、帮助下,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拼搏下,力排办学中的艰难险阻,夺得一个又一个教育成果,创造一个又一个教学奇迹。文明、现代、高雅、美丽的新校园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学楼内书声朗朗,操场上龙腾虎跃,师生们自信、自豪、欢声笑语,送走每一天,每天都上新台阶,在学校老师的关怀、呵护、管理教育下学习着、成长着、进步着。
坚定不移仍抱教育情怀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他有过成功,有过失败,由于生源的减少,学校办学经费锐减。但杨积棋继续办学的决心未变,他重组领导班子,青年人上岗主持学校工作,更新办学观念,走联合办学的道路。重新学习教育法规,审视办学行为,以整改为动力,在教育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投放资金,修建篮球场,完善教育设施,输送年青教师外出培训,确保教师工资稳中有升。管好公寓,办好食堂,对教师实行免费午餐,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上届高三升学率创历史最高。
杨校长近日邀请几位老领导、老教授、书画家、企业家聚会。会间他们挥毫奋笔,作画写字,留下杰作,画家薛老要以寿字赠给杨校长时,他说谢谢,“寿”就顺其自然吧,还是写个犟字吧,倔犟的犟,美院路教授说:把犟字的强字和牛字拉开,大家说好,“强牛”。画家张教授补充说在牛字下写一句“就要这股劲”。
愿杨校长和他的学校在这股劲下继续奋力前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彦刚)记者12月23日获悉,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平稳,西安地铁将于12月24日19时起,先后临时关闭钟楼、小寨站,并视现场...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