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童年作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成长期,却时常与疾病相伴。儿科医生也因此成为了这些天使们的守护者。与成人一样,小儿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均可能患疾病,而且还常常伴有各种先天性畸形。小儿外科特别是新生儿患者病情变化很快,易恶化、死亡;但是,也同样是由于小孩子还在生长发育期,很多疾病一旦治愈,其病情将很快得到好转,疗效也十分显著。
开创进取攻克无数难题
前不久,一名8个月大的女宝宝因为“右肺中叶巨大肺囊腺瘤”致肺部反复感染,纵隔移位,肺脏发育不良,来到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儿外科就诊。医生认为,如按传统治疗方法开胸,患儿创伤大、失血多,术后可能极大影响生活能力和伤口美观。为减少患儿的痛苦,达到伤口美观,小儿外科主任李鹏,在郭正团副教授、潘伟康主治医师等专家协作下,为患儿成功实施了“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只在患儿胸部留下3个0.5cm的伤口,患儿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难度极高,风险极大,在国外,也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医疗机构能完成。
小儿胸腔镜肺切除是西安交大二附院重点支持的新技术新疗法,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由小儿外科、产科、小儿内科、麻醉、超声、影像等科室成立的技术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创新和进取,对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产前、产时和产后监测、诊断和处理建立了独特的处理方案、流程和应急预案,技术的完整性和先进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吸引了一大批来自省内外病人前来诊治,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人才不足
儿医缺口巨大
再顶尖的技术如果最终未能服务于患者,那它的价值则等于零。在采访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高亚教授带着遗憾的语气说到:“就我所知,陕西地区专业从事小儿外科的医生不超过150人。这个人数远不够达到服务陕西地区广大患者的标准,更别说我们日常碰到的不少外地患者了。”众所周知,儿科医生荒是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非常突出的问题。在二胎的政策下,很多高龄父母加入生育队伍,孩子出生患并发症的风险加大,就医需求更大,进一步加剧儿科医生的短缺。人手不足,每个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这些并非一两家医院儿科的个别现象,而是目前西安乃至陕西全省儿科的现状。带病工作在儿科医生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还记得2018年年初,那张刷爆朋友圈的两名医生在手术室内靠墙而坐,在手术间隙打点滴的照片么?其中一位主角就是小儿外科的李鹏主任。李鹏主任告诉笔者:“人才匮乏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现在学医的人本来就不多,愿意从事小儿外科的人就更少。我们科有几个细分学科只有一个带组教授下面带两个研究生,手术根本排不过来,我现在的手术起码要排到明年六七月了。”
推进发展
提高整体实力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小儿外科整体技术水平一直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作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高亚,在管理、临床、科研之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推进陕西乃至西部小儿外科事业的发展上。2014年,他组织小儿外科学分会开展了陕西省小儿外科发展现状的调查,首次完成了全省小儿外科疾病谱、从业医生及科室的调研,为后续陕西省小儿外科发展取得了第一手基本数据;之后几年,西安交大二附院连续举办适宜技术推广的学习班,为基层医生讲解常见病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此外,交大二附院连续三年举办小儿外科“长安论坛”,邀请国内顶尖儿科专家讲授小儿外科的专科建设、重大先天性畸形围产诊疗、主要实体肿瘤多学科治疗最新进展等知识,向全省小儿外科医生传递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陕西省各市级医院的小儿外科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榆林、宝鸡、咸阳有了儿童病院,有些综合医院也设立了独立的小儿外科。
2016年,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儿外科获批为陕西省儿童外科疾病研究中心。高亚教授说,希望搭建“两个平台一中心”,一是网上会诊、转诊、咨询的平台,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二是小儿外科临床诊疗大数据平台,建设集临床诊疗、专科医生培训、跨学科交叉研究的中心,加快陕西省的小儿外科事业发展,在创新技术和专科能力建设上走向全国先进行列。
不忘医者初心,护佑儿童健康。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儿外科团队用他们的仁心医术诠释着人间大爱,这不仅是他们长久以来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内心始终坚守的责任和使命。王凡买秋霞
新闻推荐
12月23日,大雁塔被一片灰色笼罩,一市民戴着口罩从游客稀少的大雁塔南广场前匆匆而过。记者侯智摄本报讯(记者郭旭)俗...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