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跆拳道公开赛永久落户西安。(资料图片 记者 张勇 摄)
一年一届的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已经成为古城最具知名度与“西引力”的金牌赛事。(资料图片 记者 杨力 摄)
■记者张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三大国际马拉松赛精彩纷呈,中国跆拳道公开赛永久落户古城,15分钟健身圈加速建设,各项体育惠民措施在古城遍地开花。即将过去的2019年,在古城大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筹备全国十四运会的“盛世雄风”吹拂下,西安体育奋发作为,一座充满活力的“赛事名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正日益散发出它诱人的魅力。
备战全运“号角嘹亮”
扩大“夺金点”,挖掘“新亮点”。2019年,直面“全运争光”的严峻考验,西安体育立足自身发展,统筹各方资源,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抓强项、补缺项”原则,不断提升备战训练效果,增强综合竞技实力,为参加十四运打下了坚实的竞技基础。
作为十四运会主要承办城市,2021年全国十四运会,西安市将举办20个左右的大项重要比赛并承担一定数量的金牌任务。为圆满完成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任务,按照全省备战训练工作整体布局,结合西安市实际,西安体育在2019年围绕十四运会重点参赛项目和重点备战队员,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力度,不断增强训练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射击、赛艇、皮划艇、击剑、国际式摔跤、柔道等传统优势项目的竞技实力,扩大增强“夺金点”。在击剑、田径、举重、现代五项、帆船帆板、空手道、赛艇、皮划艇、射击、国际跤、水球、棒球等10多个项目上,西安市体育局积极构建省市两级齐抓共管、共同培养的工作模式,全面形成备战十四运会的工作合力。全力保障游泳、田径两个基础大项,争取培育挖掘“新亮点”。全盘统筹三大球、潜优势项目以及其他新增项目,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保障力度,建立形成“突破点”。
2019年,古城健儿继续在各项赛事中摘金夺银。司雅杰夺得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混合双人十米台冠军,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女子十米台冠军。杨昊夺得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男子十米台亚军,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子双人十米台冠军。今年举行的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西安代表团勇夺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3项第一名。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古城健儿更是一举取得了13枚金牌、24枚银牌、30枚铜牌的佳绩,就此吹响了全面备战全国十四运会的嘹亮号角。
赛事名城“娇艳绽放”
“我们有信心立足西安,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引领下,把中国公开赛打造成为真正的世界跆拳道顶级大赛之一。”谈到中国跆拳道公开赛永久落户西安的原因时,中国跆拳道协会主席管健民充满信心地说道。
举办国际性赛事是一座城市文体形象的重要象征和综合实力的体现。从2017年的“初试莺啼”,到2018年的“英姿勃发”,再到2019年的“精彩纷呈”,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已经成为代表西安城市形象的一张“烫金名片”。三届西马报名人数由42177人到80381人,再到今年的122928人,报名人数呈“井喷态势”,参赛国家和地区也由首届的21个国家和地区,稳步增长至2019年的30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田径协会唯一授权、国内最高级别的女子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事,同时也是国际女子马拉松联盟创始会员,长安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暨全国女子半程马拉松锦标赛赛事不仅包括大众选手甜蜜跑的“甜蜜系列”项目,国内专业运动员的参赛,更充分展现出了赛事竞技的专业性、高水准和高水平。
在古城连续举办了三届的中国跆拳道公开赛,今年紧紧围绕西安全力打造国际赛事名城目标,按照“文化+体育+丝路”的理念,真正把这项赛事打造成为了古城的标志性体育大赛。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590名跆拳道高手齐聚古城,为抢夺东京奥运会积分而全力一搏。而按照西安市体育局的勃勃雄心,“成功,我们不过才刚刚起步。”
“一带一路”国际铁人三项赛暨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资格赛,“丝绸之路”国际拳击争霸赛暨WBA(世界拳击协会)中国机构排名赛,中国男、女篮古城热身赛等诸多大项赛事纷纷“情定古城”更充分擦亮了古城的“城市名片”,使得古城通过这些赛事,充分彰显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展示出了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现代城市发展的时尚活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梁璠)因为一些人的小小善举,城市的冬天就多了许多温暖。24日下午,西安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如果不是碰到两...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