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熠熠生辉的国学经典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而诵读国学经典、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就是积累沉淀精神财富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西安市临潼区教育局以诵读国学经典为载体,经过共同努力和探索实践,全区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试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诵读国学经典已经成为全区师生学习的一部分,孩子们在诵经典中养德育行,从小学会做人,潜移默化形成了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初冬时节,寒风料峭。晨光熹微中,莘莘学子踏着轻盈的步伐欣然走进校园,在自觉诵读经典中开启新一天的学习生活。清脆的读书声如同珠翠渐次落玉盘,生动地诠释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美好境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记者首先来到偏远的农村学校———马额初级中学采访时了解到,在被确定为经典诵读进课堂的试点校后,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把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学校德、智、体、音、美教学活动中,经历了从无从下手到有计划、有目标的逆转,在不断的总结与探索中,师生们享受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快乐。老师们欣喜地感受到校园的文化气息浓厚了,师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学校为诵读活动印制《弟子规》教材700余册,学校图书室储备《学庸论语》《孟子》等六百余册供师生借阅。教师还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切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实际的相关资源,积累和丰富诵读活动材料。坚持早6:45到7:05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古诗文,7:10到7:45各年级教师领读,中午1:00到1:30午读。各班采取“学”“读”“看”“写”“赛”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在学校营造学经典、诵经典、爱经典的良好氛围。
临潼区幼儿园充分利用国学经典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中华优秀经典诵读为基础,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优秀传统美德为目标,提升教育内涵和品质,幼儿园各部门通力协作,充分调动教师诵读经典的热情,在全园范围内广泛宣传此项活动的深远意义。在实践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们的诵读内容,采用“老实读、大量读、不求甚解地读”的理念,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采取幼儿"三步走"模式,让孩子们在循序渐进中走进经典。结合课程在每周升旗等活动中融入经典。在“诗韵润童心,欢乐伴童年”活动中,?孩子们读古诗、品经典、润童心,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庆祝和见证着他们的成长。熟读经典,日积月累,不但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提升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诵读口齿清晰,交流说话就字正腔圆。与此同时,利用仁、义、礼、智、信等国学经典对孩子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科学规范引导,使孩子在学习经典中知晓感恩、礼仪及良好的行为规则意识。科学整合时间确保活动扎实开展骊山新家园学校的早晨,是一个溢满诵读情趣、萦绕朗朗书声的精神家园。经过一年多的经典诵读教育实践,他们确定“低起点、轻任务、浓兴趣、贵坚持”的总体思路,通过晨读、午诵、暮吟、周展示、月奖评以及全员全程不定期分享等形式,确保诵读活动常态化有序进行。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诵读经典的身影。他们经常会用拍手读、分组读、比赛读、开火车读、传话筒边读边唱等活泼多样的方式去读经典,会用“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为足球队加油、助威。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们能将《论语》《三字经》《孝悌三百千》熟读成诵,还能内化于心。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安排有“每周诗词推送”活动,每天校园广播中有“每日经典推荐”活动。校园即课堂,处处有教育,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了品行,收获了知识,涵养了习惯,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一年多来的诵读实践,学科教师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识字量增大了,记忆力提升了,沉静的读书习惯养成了。在经典诵读中学生们踏踏实实学习传统文化,真真切切用心感受古人智慧,学生们在经典的浸润中日益增长的智慧让人刮目相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逐渐彰显。
铁炉初级中学是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他们以“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在被确定为经典诵读试点学校后,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和特点,组织开展了以“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为主题的一系列特色活动,着重围绕“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五方面内容对校园、楼道等进行布置,努力营造出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里能够时时处处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浓厚气息。为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成立了经典诵读社团,由爱好吟诵的同学组成,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社团活动时间,以《学庸论语》内容为蓝本,或唱,或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对话剧表演。每周专门开辟一节课,用于诵读《学庸论语》篇章,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书香满校园”的氛围。举办情景剧表演、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讲述自己的经典诵读故事、举办经典诵读画报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点带面,提升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深刻道理,更领略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博大胸怀。运用多种形式有效提高诵读成效
临潼区骊山中心小学根据区教育局“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文件精神,陆续开展了经典诵读以及与之相关的系列活动,将经典诵读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之中。经典诵读每周一节,小学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论语》,三年级《大学》,四年级《孟子》,五年级《中庸》,六年级《道德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生每天上、下学时段利用学校广播诵读《弟子规》,放学路队学生诵读经典回家,就这样每天二十多分钟的诵读,营造浓郁的氛围,浸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生活。围绕“阅读滋养心灵,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校园楼道、板报、橱窗、宣传栏等进行布置,努力营造出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中时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处处感受到的中华优秀文化的气息。除了学校安排的校本课程外,学校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安排每个班级进行诵读展示,不定期举办“古诗文手抄报评选”“经典诗文摘抄”“古诗文知识竞赛”“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古诗文演绎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如绵绵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书香润童年,经典咏相传。在临潼这些学校的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临潼区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下,骊山初级中学、秦陵初级中学、实验小学、华清小学、土桥初级中学等试点学校相继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呈现出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争当上游的喜人气象,“经典”的魅力展示出了无数惊奇,校园里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学经典的“背诵达人”,如今,经典诵读已经成为临潼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也是炎黄子孙文化身份的象征。记者相信,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悉心教导下,中华民族经典传统文化定会大放异彩。我们更有理由坚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得到了国学经典的熏陶和洗礼,明白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深刻内涵的孩子们一定会厚积薄发,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优秀出彩,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渊记者凌云龙张文泽冤
新闻推荐
保洁员领到“暖心菜”记者黄亚平摄本报讯(记者黄亚平)12月1日,红庙坡街道办事处组织辖区两家市场,免费为400多名工作...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