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民谣记录解放路变迁 ○鲁迁

来源:西安日报 2020-09-26 02:25   https://www.yybnet.net/

上世纪30年代的解放路,居民生活困苦。现在的解放路,开阔大气,商业氛围依然浓郁。(徐婕 摄)

笔者在古城西安土生土长80载春秋,喜欢民谣,已收集陕西民谣6000多首,其中有关解放路的民谣就有百余首,生动地反映了解放路的旧貌、新颜。国庆节将至,回顾这些不同时期的老民谣,既有新中国成立前难以想象的凄苦,也有新中国成立后脱胎换骨的变化,民谣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历史。

今天的解放路是西安的门户,路旁尽是繁华的商厦。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此路名为“中正路”,当时周边尽是荒凉破败之景。笔者搜集的老民谣,从中依稀可见其旧貌。其中一首年代较早的唱道:“南院门热闹繁华,西大街店铺百家,东大街乱倒炉渣,中正路狼能叼娃。”这其中的“狼能叼娃”,足可见当时这一路段是多么阴森恐怖。无独有偶,当时“中正路”上还流传着一首与“狼叼娃”有关的儿歌:“宝宝别哭闹,乖乖睡觉觉,小心野狼叼,小心狐狸咬,噢噢心肝肝,快快睡觉觉。”

1935年陇海铁路正式通车西安,彼时除火车站附近较繁华外,“中正路”依旧一路萧条。近2000米的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凹凸不平的马路上,有几辆破旧公交车,如患病般跌跌撞撞地艰难行驶,其中还有一辆车门有问题。鉴于这番光景,当时有民谣唱道:“中正路不正,坎坷又起伏。无风三尺土,车过飞烟雾,雨天满街泥糨糊,马车轱辘难拔出。几辆老车破烂烂,一门进出无法关,马路坎坷磕跘跘,更比老牛走得慢。”“中正路”虽然业态多,但居民普遍贫困潦倒,一则民谣描述该路段上的居民:“织布工,光脊梁,泥瓦匠,没住房,捏面的人吃着糠,卖肉的骨头啃不上。”

更苦的是,当时西安城北井水苦涩,无法饮用。“中正路”的居民全靠火车上的水柜车从浐河拉水,然后各家带上锅碗瓢盆到火车站取水。民谣中对取水情况的描述非常形象:“城北井水苦咸臭,水柜车车运水忙。运送到了火车站,桶盆一齐蜂拥上。天旱浐河断水源,一口水也喝不上。”

当年“中正路”旁小巷众多,皆无下水道,倘若遇到大雨,积水来不及流入护城河,便统统涌入屋内,居民苦不堪言,正如民谣中唱的那般:“黄土打墙草棚房,阴暗潮湿少阳光。夏烤热如蒸馍笼,冬透风似冰窖场。遇到大雨屋里灌,泡倒土墙草棚房。”

这些老民谣保存下来非常不易,它们生动地展现了民国时期底层西安居民的日常生活,为历史提供了佐证。

当时这条路的西安火车站一带,居住着众多从河南逃难来的灾民。他们过着黄连一般苦的日子。所以,当解放临近,人们都无比激动地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民谣为证:“盼星星、盼月亮,古城人民盼解放。”还有这首:“大雁如风一溜溜,飞向陕北山沟沟,请给毛主席捎信信,古城人民盼自由。”

新中国成立后,这条路被更名为解放路,这一地区的居民也获得了新生。由于交通条件相对便捷,解放路的商业经营活动也顺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起来。在那个人们出行主要依靠汽车、火车的年代,在物资紧缺时期,解放路占尽了商业活动的天时与地利……于是,解放路地区的商铺物美价廉、品种齐全、琳琅满目,这些优势让解放路一度成了西安最繁华的消费场所。这就有了新民谣:“解放门上向南瞅,路宽像江滚车流。两岸高楼像航船,热闹繁华像码头。人如行走王府井,又似拥挤南京路……”

国庆即将到来,弹指一挥间,解放路早已旧貌换新颜。沧桑巨变中,解放路的前世今生也被一首首民谣串联、记录了下来。

新闻推荐

2020世界文化旅游大会9月28日开幕

本报讯(记者杨明)记者日前从西安市政府了解到,备受各界关注的2020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将于9月28日-29日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民谣记录解放路变迁 ○鲁迁)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