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到2025年 公办幼儿园和在园幼儿占比都巩固在50%以上

来源:华商报 2021-02-03 02:00   https://www.yybnet.net/

报告内容: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年内新城、阎良、高陵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标准。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推进“三名+”工程深化升级。126所新建、改扩建学校秋季开学前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0.8万个。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建设高陵产教园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报告解读:

据了解,西安市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优化学校布局,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有效扩大公办学校教育资源,有力保障学位需求。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名校+”“名校长+”“名师+”工程,实施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提高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办学质量。

加快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到2025年,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7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在园幼儿占比巩固在50%以上。

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稳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实现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到2025年,创建市级普通高中特色学校60所。

实施职业院校“双高计划”,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有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创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

报告内容:

创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试点,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40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0个,新增养老床位7000张。大力培育养老产业,推进养老与健康、养生、旅游、休闲、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

报告解读: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民政局获悉,从2015年起,西安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将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纳入惠民实事和目标考评内容。2019年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总体方案》部署,采取“新建一批、提升完善一批、优化整合一批”的方式,全力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圈”。五年以来,新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45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868个。

目前,西安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422个,其中养老机构161家(公办养老机构33家、民办养老机构12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856个,农村幸福院1274个,日间照料中心131家,累计建成各类养老床位6.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8.9张。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小雁塔遗址公园4月建成开放

兴庆宫公园6月底完成提升改造

报告内容: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叫响做实“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品牌,推动旅游产品扩容提质,不断提升城墙、大明宫、未央宫、杜陵等遗址公园保护和展示水平。高标准推进文化旅游重点片区建设,4月小雁塔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打造展示西安历史文化的新地标;以保护历史风貌为主,对三学街柏树林街区实施“微改造”,打造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新样板;6月完成兴庆宫公园提升改造,打造展示大唐文化的新亮点;8月建成易俗社文化街区,打造展示秦腔艺术的新窗口;加快推进西安文化商务区建设,打造现代科技体验、当代文化艺术、图书和会议会展四大中心。

报告解读:

1月25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发改委介绍,今年将推进小雁塔文化片区改造在内的65个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253.93亿元。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今年4月建成开放小雁塔遗址公园,6月底完成提升改造兴庆宫公园,8月建成易俗社文化街区。

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总投资额81.37亿元。项目东起长安北路,西至朱雀大街,南起体育场北路,北至友谊西路。项目全面整合片区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规划分为小雁塔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区、里坊生活文化艺术区以及城市客厅商业区三大区域,形成由历史遗址遗存、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和开放式生态景观公园构成的文化街区。2020年底,华商报记者实地观摩了解到,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整体提升改造工作已完成85%,小雁塔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已基本完成。

兴庆宫公园从2020年12月25日起开始闭园改造,也是62年来首次闭园改造。提升改造后的兴庆宫公园将最终实现“一湖、一环、六区”的全新格局。一湖为兴庆湖,一环为2600米绿色健康步道环,六区为遗址保护展示区、休闲娱乐体验区、康体运动游憩区、沉香主题文化区、旅游服务配套区、宫苑风貌观赏区。改造后的兴庆宫公园仍将定位为“城市公园”,从基础设施到整体景观都将突出人性化设计,公园的水体质量也将由地表水IV类提升到准Ⅲ类,达到景观用水标准。

易俗社文化街区项目是西安市迎十四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东起案板街、西至北大街、南起东大街、北至西一路,分布着易俗社剧场、钟楼邮局、西安新华书店钟楼店旧址三座近现代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将打造以易俗社为中心,融合秦腔艺术展演、中外戏剧交流、博物馆展示、戏曲教育传承、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华商报记者 李婧 实习生 赵梦圆

断头路动态清零

5月底前打通经九路、红庙坡路

报告内容: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全面完成“三改一通一落地”任务,5月底前打通经九路和红庙坡路,做到断头路动态清零,建立老旧小区改造长效管理机制。精致打造奥体中心、会展中心、高铁新城、灞河左岸、幸福林带等城市片区,展示西安现代时尚新形象。

报告解读:

近年来,西安一直全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2020年,西安打通断头路57条,改造老旧小区1316个,集中落地架空线792.6公里。2021年,西安还将改造老旧小区450个,完成剩余51条路段电力架空线落地,打通经九路和红庙坡路。

经九路是《西安市断头路打通工作实施方案》中,2021年全运会前西安市需打通的58条断头路之一。2019年底实际打通断头路25条,2020年全年打通32条,58条断头路到2020年底已打通57条,最后一条经九路跨陇海铁路段将于2021年5月底打通。

据了解,经九路全段从西影路到凤城九路,全线仅剩经九路下穿跨陇海铁路段,该段工程作为施工难度最大的断头路打通工程,是经九路上的一个重要打通点,贯通后将对太华路、东二环的交通压力有所缓解。下穿陇海铁路段打通后,由南二环经九路口,可直达凤城九路。

另外,今年计划打通的红庙坡路为西安城北的一条东西向道路,西起文景南路,东至未央路,全长759米,该路段被列为迎十四运要打通的断头路重点工程。红庙坡路东段这一段打通后,向西可直接连接城西快速干道,从西向东,可串起红庙坡十字、文景路十字、北稍门十字,缓解自强西路、龙首北路、北二环的交通压力。

据了解,项目于2020年11月16日进场,12月中旬办理施工许可证,道路路床计划于今年2月底开始施工,确保5月底前打通红庙坡路东段。华商报记者 李婧 实习生 赵梦圆

发展长距离供热 缓解冬季燃气供暖紧张局面

报告内容: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西安建设。依法保护秦岭。严格落实省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划》,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实施15条峪口峪道综合治理,造林7500亩,治理小流域10000亩,秦岭范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启动实施长距离供热,制定能源替代方案,加快实现三环内“无煤化”。

用好智慧环保指挥平台,坚持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和联防联控,空气质量排名力争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30位。

报告解读: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供暖基本成为居民生活必需品。目前西安市主要供热方式为市政集中供热和小区自备锅炉供热,能源主要为天然气,未来发展热电联产的长距离供热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冬季供气紧张局面,降低能源消耗。

根据省政府要求,积极扩大热电联产供热面积。以关中地区为重点,从2018年起,用三年时间全面推动燃煤机组供热改造,实施跨行政区域中长距离供热工程,充分发挥现役燃煤机组供热能力,力争到2021年全省热电联产供暖面积达到2.5亿平方米。

“长距离供热主要的方式就是热电联产,利于用电厂余热进行城市供暖。”西安一家供热企业的负责人说,这两年西安供热越来越依赖天然气,热源趋向单一,热电联产供热在总供热面积中的占比目前较少,电厂余热供热成本低,陕西电厂资源相对丰富,未来大有可为。

据了解,省发改委表示将稳妥推进关中地区新建中、长距离供热项目。西安市、铜川市均提出,希望就铜川市电厂长距离(约70km)向西安供热事宜进行合作,预计该项目投资在50亿元以上,到2023年新增向西安供热面积约0.69亿平方米。西安市还提出适时启动秦岭电厂、蒲城电厂、杨凌热电、富平热电向西安市的长距离供热项目。华商报记者 李琳

长安书院今年8月底将主体封顶泛光点亮

报告内容:

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推进长安云、长安乐、长安书院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加快区县“两馆”设施建设和等级达标,建成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读书屋、阅读吧。

报告解读:

据了解,长安书院项目是西安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服务”十四运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公益项目,目前,浐灞生态区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年8月底,项目将完成主体封顶泛光点亮,一座灞水之滨的文化新地标正在加速形成。长安书院项目处于奥体中心视觉廊道的中心区域,建筑以线性展开,顺应地势,外形宛如一本打开的书卷,使建筑与开阔的水岸相连接,和奥体中心主会场隔河相望,与文化中心和周围环境取得静态平衡。形成具有文化性、开放性、公益性、娱教性的文化体验新空间。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申报全国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充分激发西安科技新动能

报告内容:

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积极申报全国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促进“天使投”“风投”“创投”“产投”机构与科创企业开展常态化对接,争取国家中小企业投资基金落地西安。深入实施企业上市“龙门行动”计划,年内新增上市企业10家,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150亿元。

报告解读:

全国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报工作对西安来说有什么意义?目前西安上市企业有多少家?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金融工作局了解到,申报全国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利于充分激发西安科技新动能,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目前,申报方案正在按照流程报审。下一步,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将从构建科创金融组织体系、培育科创金融市场体系、优化科创金融的发展环境三方面发力,以构建科创金融生态链为主线,探索建立满足科创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资金需求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全国创造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关于上市工作,近年来西安市金融工作局深入实施“龙门行动”计划。2020年,西安市新增境内上市和“新三板精选层”5家,过审5家,创历史新高。目前西安全市上市企业80家,其中境内47家,境外33家。截至去年年底,西安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0794.33亿元,较2018年增长6967亿元,增幅182%。市值总量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7,市值增量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4,市值增幅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1。西安市金融工作局将继续下大力气培育资本市场,确保年内新增上市企业10家。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报告摘录

■持续推进高品质酒店和特色民宿建设,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扎实做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内打造美丽村庄60个,培育不少于10个美丽村庄片区。支持高陵、阎良、西咸新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推进健康西安建设。聚焦打造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目标,加快市公共卫生中心等13个医院和21个区县、开发区疾控机构建设,积极创建呼吸、传染病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加强多类型医联体建设。

■扎实推进新基建和新型城镇化。开展智慧服务提质、新兴产业赋能等行动,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工程建设,新增5G基站7000个,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继续抓好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合理增加交通设施供给,加强交通堵点综合治理和秩序管理。加快厨余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建设,推动市场化保洁,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打造“清洁之城”。持续加大违建拆除整治力度,6月底前完成全市重点区域和道路沿线整治提升。完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基本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生活服务“一码通城”、风险防控“一体联动”,让城市更智慧、治理更高效、生活更便捷。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大幅提升企业开办、土地供给、水电气报装、项目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办事效率,企业开办“1日办结”,政府类和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60个、35个工作日内,试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

新闻推荐

古城墙换“春装”迎新年

本报讯“玉振金声,两个百年初奏凯;祥云瑞彩,一条丝路又呈新。”一对约十米长的巨幅春联挂在西安城墙玉祥门上。红底黑字,加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这座城的墙2021-02-01 05:27
猜你喜欢:
评论:(到2025年 公办幼儿园和在园幼儿占比都巩固在50%以上)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