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恺平
滕霖
门轩
白秀兰
刘国荣
王少凡
本报记者向代表提问
2月2日上午8时整,在西安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前,岳恺平、滕霖、门轩、白秀兰、刘国荣、王少凡等6名西安市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集体亮相,接受媒体采访。他们围绕西安GDP“破万亿”、教育、医疗、“三改一通一落地”、生态环保、十四运建设等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谈感受、提建议。
岳恺平:GDP破万亿得益于“三早”
“2020年西安能突破万亿大关,多项经济指标在副省级城市名列前茅。”人大代表岳恺平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
岳恺平表示,去年,西安市开设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积极推行各项审批业务“网上办”“预约办”,全力保障十四运场馆等24个重点项目疫情期间不停工,3月1日全市1521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3月9日196个重点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全年328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696.72亿元,达到年计划的131.5%。458个市区两级重点项目竣工投用,将释放产能超过12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跨越式增长,全年共开行3720列,运送货物总量281万吨,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进一步强化了西安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的枢纽地位。
滕霖:打造“制造业强市”成效显著
“2020年西安市在打造‘制造业强市’上取得显著成效,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也远高于全国水平。”人大代表滕霖向记者介绍,“618所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产值增加了10个亿,达到近70亿规模。”
滕霖表示,作为央企,618所将在确保完成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着力融入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十四五”将把重点放在高档装备业,助力西安打造“制造业强市”。规划发展的项目有高铁列车控制计算机、高铁路网智能监控系统、高铁轨道检测车、挖掘机电传液压控制系统、垂直起降无人机等。在“十四五”末,将力争产值达到120亿元。当然,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市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也希望西安市各项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最大化地释放高科技企业的潜能。”
门轩:确保十四运会“只留经典不留遗憾”
“我们坚持‘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理念,采取‘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标准,全力推进‘三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人大代表门轩表示,“我们夯实了十四运会顺利举办的基础,以确保实现‘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的目标。”
门轩告诉记者,西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三中心”建设指挥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全市层面抽调专业干部参与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推进工作;推行“三三制”工作法,确保了“三中心”等十四运场馆及配套项目如期竣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0亿元,创新工作举措,获得70亿元银团贷款授信批复,保障建设资金。通过以上措施,十四运各场馆及配套设施均有序推进。
白秀兰:真正把“民呼我行”落到实处
“社区工作就是为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设的一座金桥,也叫连心桥。我形象地比喻为:政府修路,我架桥。”来自基层社区的人大代表白秀兰说,“这个桥就像现在政府修的一环、二环、三环一样,正在不断地修建与拓展。”
白秀兰在服务群众中打造学习治理模式,注重学习和提升,总结出了“白秀兰360群众工作法”“七个一党建引领工作法”“六个一工作法”等,成为群众真正的贴心管家。白秀兰表示,要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就要把社区工作当作一盘大餐精心制作,真诚服务、主动服务、周到服务,真正把“民呼我行”落到实处,这样,你说话老百姓听、做事老百姓服,用一颗爱心赢得群众的信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就要架好更为实际、更有发展前景的金桥。
刘国荣:坚持“四最”标准做好回迁安置工作
“城改寄托着老百姓的梦想,是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民生项目,也是问题最多、难度最大的民生工程。”人大代表刘国荣表示,“以最好的位置、最好的设计、最好的配套、最好的质量做好回迁安置工作,是新时期西安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西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刘国荣表示,刚刚过去的2020年,未央区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团结村、谭家村及周边市场的拆除,拆除面积268万平方米,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肯定;11月以来又圆满完成了北三环沿线郑家寺村、湖北庄村、草店村、新光村联拆。同时,我们配合经开区、浐灞生态区,完成了柳林村、上庄村、夏家堡村的整村拆除,实现了未央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中村基本“清零”。
王少凡:大力践行“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西安市环保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西安优良天数达到250天,可以说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人大代表王少凡表示,“连续两年,西安市稳定退出了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20位。”
王少凡表示,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真切感受到了西安环境的变化,可以说是“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十四运即将召开,大家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大力践行“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切实为西安的环保工作出一分力。
文/全媒体记者艾莉图/全媒体记者马昭
新闻推荐
新生儿出生42天就可筛查视力 预防近视越早越有效 您家孩子“远视储备”还剩多少? 防止消耗透支变成近视眼
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近视,家长们十分焦虑和担心,总觉得从小就积极预防,日常也挺重视,“关了电视,藏了手机”,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