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西安 今日长安 今日高陵 今日蓝田 今日周至 今日户县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今日西安 > 正文

丝路上的大佛寺

来源:陕西工人报 2021-09-06 05:47   https://www.yybnet.net/

□张鹰

盛夏的一天,我随西安市未央区文联“重走丝绸之路感知丝路文化”采风团赴平凉采风,途径彬州大佛寺,顺路参观。大佛寺石窟建于唐贞观二年,原名“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彬州浅水塬大战中阵亡的将士超度亡魂所建。到了北宋,仁宗皇帝为其母刘太后举国庆寿,遂改名为“庆寿寺”。明代以后,因窟内大佛像高大雄伟,俗称“大佛寺”,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大佛寺被誉为丝绸之路“北道的地标”,2014年6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大佛寺雄伟壮观。极目远眺,一栋古朴呈“品”字状的三层城门楼,被镶嵌在立体的崖面内,在悬崖绝壁的映衬下煞是好看。我曾去过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大同的云冈石窟,都没有大佛寺的外观造型别致并颇具特色。大佛寺在400多米的立体崖面上,凿有石洞、石阁130多孔,神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余尊。由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及修行窟五部分组成,可谓我国石窟佛像数量之最。

寺内彩色的阿弥陀佛像高达20米,身着彩色袈裟,面目慈祥:眉毛修长弯至两边鬓角,双眉正中的佛痣,鲜红醒目。双目炯炯有神,两耳垂肩,左手扶膝盘腿而坐,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外呈施舍状,欲把甘露洒向人间。听导游讲,大佛一个手指甲盖的长度就达50公分,不愧是“陕西第一大佛”。再看神龛内的佛像,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抚摸着身边的佛像,我想:我们的祖先建造这么多佛像,要耗费多少银两,征用多少能工巧匠啊。这些石匠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又要有娴熟的刀功技术,在雕凿过程中,稍有疏忽,佛像便可能报废。我不由得惊叹:这是个多么浩大的造佛艺术工程啊!可惜在晚唐后期的“毁佛运动”中,寺内许多佛像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石窟内大部分雕塑、泥塑和彩绘保存完好。出石窟沿石阶而下,地面西侧有一个石碑长廊。历代文人墨客,在石碑上留下了赞美大佛寺的诗文和苍劲有力的书法交相辉映,更增添了这座佛教殿堂的魅力。

这些佛像经历了千年的岁月沧桑,见证着大唐的兴衰,真实地反映了佛教文化经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原的辉煌硕果,展现出唐长安城及京畿地区中国式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大佛寺不愧是中华佛教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大佛寺的内涵已经超过了一般宗教的意义,它不仅是古战争的纪念建筑,同时,也是大唐盛世的象征,它对研究唐宋历史、战史、佛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因而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大佛寺所在的泾河谷,连接了关中和陇东地区,架起了丝绸之路东段的主体框架。由此向西,将河西走廊、新疆、帕米尔以西等三段连成一线,形成了丝绸之路东西横亘繁华地段的枢纽。徜徉在古丝绸之路上,我仿佛看到了驼铃声声,马蹄嗒嗒,背上驮着西域的葡萄、哈密瓜、名贵药材、金银首饰的骆驼队,在此地歇脚。而中原的马帮则驮着大唐盛产的茶叶、布匹绸缎、唐三彩瓷器运往西域各国。络绎不绝的驼队和马帮熙熙攘攘,留着络腮胡子的波斯人,穿着长袍马褂的唐人,衣着各种服饰、操着异国语言的达官贵人,富商主仆行至大佛寺,纷纷入庙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大佛寺内人头攒动,香火缭绕,木鱼声声,经文吟诵声此起彼伏,好一派鼎盛的佛事盛况。大佛寺外的丝绸古道上,驿站、客栈顾客盈门,酒幡、茶幡迎风飘扬,伙计们在热情地招徕客人,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东西方的文化和艺术在这里交融、碰撞,西域风情和大唐的人文景观在这里汇集。

大佛寺,作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东段北道的第一站,承载着“丝绸之路过客”的向善之心,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产,更使这里成为东西方商贸文化交融的重要驿站。如今,亘古久远的喧闹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里,而佛教文化的溪流一千多年来,一直在遍地皆人文的丝绸之路上汩汩流淌,滋润着中原大地,熏陶着华夏儿女的情愫。

新闻推荐

乡情 又是一年石榴红

黄敏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脉络,从历史走来,跨越现代,成了今天的模样。如果以一种水果命名临潼,那一定非石榴莫属。翻开临潼的时...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丝路上的大佛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