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在为乡亲打磨农具。
????父子俩费力地扛起“青龙偃月刀”。
????嫁给打铁的抡大锤。
本报记者 韩秀峰 文\图
铁匠这个行当如今听起来都感到陌生,现代化的步伐几乎使它已没多少生存空间了。
然而,在周至县哑柏镇吕家堡村,有一个王山铁匠铺不但没有衰落,反而越来越红火了。
这不,今年春节期间,王家父子仿照《三国演义》里的介绍,用了12天的时间,精心打造了一把关羽手持的青龙偃月刀,震动了方圆几十里,引得乡邻和媒体蜂拥而至,争相目睹青龙偃月刀的风采。
在王山家的客厅里,记者看到,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整齐地排列在兵器架上,件件形象逼真,寒气逼人。尤其是横架在兵器架前面一把崭新的巨型大刀,栩栩如生、光亮如镜、做工精美、浑然天成。王山介绍说,这就是最新打造的青龙偃月刀,重41.4公斤,长2.62米,用了49.5公斤铁料。
自豪中,王山和记者拉起了家常。据他说,王家祖籍河南孟津,明朝时祖上就经营铁匠铺,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到他已是第六代传人了,不仅常给洛阳兵营打造兵器,还为太平天国打造过兵器,为此被清政府通缉,全家只能隐姓埋名东躲西藏,才辗转落脚到了周至哑柏的吕家堡村。
今年50岁的王山原名王海泉,王山是他的艺名。由于从小耳濡目染,上学时常常用钉子打小刀使他从没缺过零花钱。王山14岁就离开了学校独当一面,开始了他的铁匠人生。他从锅铲和煤铲做起,使自己有了最初的积累,随后用购买的零部件自制了到今天还在使用的电锤和砂轮,从一天打造10件铁铲提高到一天打造100件。
后来,他跟随市场需求,打造业务拓展到锄头、砍刀、斧头等所有农具。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几十年的锤炼,王山打造的菜刀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王山菜刀”1990年时,一把卖28元,如今竟卖到280元,而且还是定制打造。
王山铁匠铺不仅是铁匠世家的传承与坚守,而且还是铁匠之家。妻子刘芝祥自嫁给王山就学会了抡大锤,这一抡就是几十年。虽已是50岁的“老太婆”了,但人手拉不开时,“老太婆”还得上手,大锤抡得一如当年,火花四溅,风生水起。儿子王鹏成了他自然的传承人和得力帮手,在铁匠铺和镇上的门市部之间来回奔忙。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王山铁匠铺的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他携妻带子除继续打造乡亲们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外,更多地打造着各种兵器。家里客厅摆放的180多件冷兵器,除满足武术团体的需求外,王山说,他们家最大的梦想就是在今年建造一座中国古代兵器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中国的兵器文化,继承和光大我们民族的传统。
新闻推荐
齐小英陈卓珂“原来从山上到镇上得走几天,现在政府建的房子就在公路附近,出门太方便了。”周至县广济镇曹家滩村特困户周开祥没有想到,从半山坡搬到山下,不但茅草房升级成砖瓦房,全家收入也比原来增加...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